《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三、再讀課文,深入體會。
1.師:你們打算怎樣學習,解決讀書遇到的困難?
生:我們想先自己讀課文,畫出感受深的地方多讀一讀,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我們想在小組內讀課文,一邊理解課文,一邊互相指導朗讀,讀的多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師:你們的方法都不錯,那你們就照自己的方法學習吧。(學生在小組內讀書、交流體會。)
2.師:通過再次讀課文,你們肯定又有了新的體會吧,下面請你們結合課文來說一說。
生:(讀第五自然段)從“若有所思”和“略加思索”這兩個詞語我們就知道,周恩來一定想到了:我們國家貧窮落后,老百姓才沒有好日子過,只有國家富強了,別的國家才不會欺負我們,人民才會當家作主過上好日子。為了使國家變得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所以他鄭重地說:“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聽了他的發言同學們忍不住翹大拇指。)
生:我想補充,周恩來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所以他才會成為新中國的總理。
師:(一邊應和一邊板書)有句話說:立大志,成大器。對嗎?(學生也紛紛點頭贊同)
生:(讀課文)話音剛落,老校長渾身一振,他大聲地說:“好!好!這話講得好!”這句話說明老校長聽了周恩來的回答后非常激動,他想:這是一個多么有志氣的孩子呀!所以忍不住大聲地夸贊周恩來。
生:“同學們望著魏校長那期待的目光”,我們認為“期待的目光”,說明魏校長非常希望同學們都能有遠大的志向。前邊兩位同學一個說為家父讀書,一個說為光耀門楣讀書,周恩來卻想到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話正好說到了老校長的心里,所以老校長激動地“渾身一振”。
3.師:是啊,周恩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多么偉大的志向,多么有志氣的同學呀!所以周恩來這個名字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在全校師生中傳播開來。并且一直傳誦到現在。同學們的體會很深刻,能把課文讀好嗎?
生:我先讀給大家聽。(有聲有色地讀課文。)
生:你讀得非常有感情,特別是“老校長渾身一振,大聲說:‘好!好!這話講得好!’讀出了老校長激動的心情。但是“只見這位小同學站起身,略加思索后,鄭重地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語氣應該更堅定一些。(評價后范讀)
生:(點點頭,又重新讀了一遍。)這樣可以了嗎?(生2滿意地點點頭。)
(學生非常活躍,紛紛要求讀。)
師:給每人一個機會,你可以自己讀,也可以讀給自己的伙伴聽,還可以分角色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師非常注重學習氛圍的創設,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讀書,感悟,交流。在匯報讀書體會的時候,學生代表不用舉手就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他小組的代表有序的補充,對于個性化較強的見解,教師也不急于評價,而是讓學生自由表達,相互之間展開討論。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盡情發揮,思維不斷產生碰撞。平等、中肯的評價方式相得益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