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楓葉》課堂實錄
生:結合收集的秋的資料練習說話,并評價。
師:秋天到了,我們在涼爽的日子里過的節(jié)日和節(jié)氣有哪些?能告訴大家嗎?請準備一份有秋的特點的禮物,在中秋節(jié)里送給全家,在重陽節(jié)里送給老人吧!
(三)寫字
認真觀察“貼、潔”左右結構,重點指導“送”字。指導學生認真書寫。
〖案例點評〗
金波是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兒童詩瑯瑯上口,想象豐富,耐人咀嚼。《火紅的楓葉》以簡煉明快的語言描寫了小朋友借助大自然中美麗火紅的楓葉,在楓葉上留下文字,送給老師的情景,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感謝之情。楓葉是美麗的,而同學們的心靈更為美麗,寄托著孩子們最美好的祝愿。本份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游戲性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可以使學生的身心放松,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對楓葉有較為直觀鮮明的感性認識,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手印描畫在黑板上,描畫的過程與結果恰恰形象地解釋了課文中的語段:“它的樣子也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接著,讓學生給手形楓葉填上顏色,原先空白的輪廓,因為有了火紅的顏色,變得格外醒目。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參與性強,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二)回憶摘取楓葉的經過,喚起感性的生活體驗。在進入課堂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到野外摘取一片自己認為最漂亮的楓葉,把這片楓葉帶到學校里,與同學一起分享楓葉的美麗可愛。學生在采取楓葉的過程中,必然反復比較,從顏色形狀等各個方面揣摩,竭盡所能尋找自己最為滿意的楓葉。為了找到這片楓葉,他們要走很多路,花上很多時間,個中滋味在他們心里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記。學習課文時,教師有目的地讓學生說說自己尋找手中這片楓葉的經過,學生就有話可說,因為他們有著切身的經歷,有著真切地情感體驗,他們會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有感觸的那部分說得聲情并茂,引人入勝。在充分訴說與交流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課文2~3自然段,特別是當讀到“啊,我終于找到了一片最紅最紅的楓葉!”這句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把“終于”這個詞加以強調。對課文的理解不再需要老師過多的講解,先前的生活經驗已為課文作了生動而具體的注解。生活即課程,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正是這一教學設計可圈可點之處。
(三)情境性寫話,促使個性情感的自由表達。“一片楓葉,一首小詩,一張賀卡,代表的是一份真情,這種情感比水還清澈,比楓葉還熱情。”當情到深處,當面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的深沉,這時,最合適的應該是文字,把情感吐露筆端,更能把這份情表達得真切動人,意味深長。這種情感還會進一步拓展為親情、友情,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讓學生在制作賀卡的過程中,領悟到了賀卡在傳遞情意方面的溫馨魅力。“一首小詩”,是一首怎樣的小詩,把文中的空白點予以豐富,也使課文的主題更為明朗,給學生的愛師之情找到了合適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