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學實錄及評析 2份
師:大家一齊把第二小節(jié)讀讀。讀時要把“非常”“故意”“弄臟”“什么”讀重些,還要注意狼說話的語氣。
(生有感情地讀第二小節(jié)。)
師:狼第一次找碴兒后,小羊說了幾句話?
生:兩句。
師:小羊說的第一句話是個反問句。誰能不用反問句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
師:對,“怎么會”就是“不會”。反問句的答案在句子里含著,不需要別人回答。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敘述句更有力量,這里更加強調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小羊不會把水弄臟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讀小羊說的第二句話。)
師:(指圖講“上游”一詞后)這句話說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誰來指著圖(即小溪圖)說說?
(生到黑板前用教棒指圖說這句話。)
師:第一堂課有小朋友問,這里為什么用一個“來”一個“去”,不用兩個“來”。“來”和“去”都是表示事物動作朝哪個方向的。以說話人為中心,表示動作朝說話人所在的地方用“來”;表示動作離開說話人所在的地方用“去”。這句話是小羊說的,所以,前半句說水怎樣流用“來”,后半句說水怎樣流用“去”。如果換成狼說這句話,該怎么說?(示意剛才那位學生)你再說說水該怎樣流?(這個學生代狼說這句話。)“來”和“去”怎樣用,大家懂了吧?
生:(齊答)懂了。
師:小羊共說了兩句話,先用一個反問句很有力地把狼找的碴兒駁倒,然后講自己的根據(jù),理由十分充足。看看小羊講理時心情怎樣,態(tài)度怎樣。
生: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
師:誰做個“吃了一驚”的表情讓大家看看?(一個學生面向大家做“吃了一驚”的表情。)做得很像!“溫和地”說,是怎樣說?
生:就是態(tài)度很親切、聲音很柔和地說。
師:誰用“溫和”的態(tài)度和口氣讀讀小羊說的話?(一學生讀小羊說的話。)
生:他讀得聲音太高了。
生:他讀得還有點快。
師:對,讀時聲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學試試。(女生齊讀小羊的話。)
重視詞句教學和朗讀訓練——《狼和小羊》課堂教學評析
開封市教委教研室 黨玉嶺
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特級教師張玉潔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狼和小羊》一課的教學實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jīng)驗和方法。她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視詞句教學。詞和句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只有弄清了詞和句的意思,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內容。《狼和小羊》這篇課文是通過“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兒”“齜著牙”“逼近”“大聲嚷道”等詞語,以及狼和小羊說的話,來揭示寓意的。張老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這些詞句,采用換詞,找同義詞、反義詞,做動作,觀察插圖,改變句式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仔細體會。她這樣細致、認真地教詞教句,即使學生明確了詞句的妙處,使語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二“加強了朗讀訓練。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閱讀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張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她每教一段課文都有講有讀:講前讀,講中讀,講后讀;以讀助講,以講促讀。如《狼和小羊》第三小節(jié)的教學,把講與讀緊密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