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1、通過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大自然。培養、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由讀而感,由感而發,模仿詩歌的形式,說說寫寫。
教材分析,內容重、難點分析
根據“語標”二年級閱讀的目標要求,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由感而發,真情表露。
這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好遐想,詳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這首詩由第一節領啟,一步一步鋪陳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對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靈的美好,讀來合情合理,易于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應從整體出發,適時點撥,啟發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教師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采用多種方法誘導學生把自己對詩句的感受讀出來,發自內心,溢于言表。
學生分析
兒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勃動著探索的欲望,尤其有著大膽的及至夢幻的想像力。而文中“想變點兒什么”的一問,啟開了想象的閘門,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想像空間。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態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教學媒體的展示,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美、親近美。而且孩子與生俱來就有探索、實踐的欲望,他們對現實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的生活經驗,樂于表達自己眼中的世界,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懷,讓他們在讀中感受美、想像美,再去創造美,步步漸進,使他們身臨其境,趣味盎然。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
遵循媒體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圍繞教學目標,努力構建知識向能力遷移的動態系統。本課使用的媒體:計算機動畫軟件(圖片展示)、投影片(出示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內容)、網上音樂下載(配樂活動)。
通過在網上的搜集與查尋,我有選擇性地將有關圖片與音樂下載,并以投影片的形式,在教學中適時運用,聲形并茂地呈現于學生面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其中,學的自主、有效。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件顯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及有關已學生詞,問:“你認識嗎?會讀嗎?誰來試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二、精讀訓練。
1、指導讀第一節a (課件顯示第一節內容)指名讀;b 引導學生讀出“熱情”;c 指名試讀“想變點兒什么?”(板書:變點兒什么);d 齊讀第一節。
過渡:變什么呢?你想好了嗎?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自讀2到5節,整體感知。)
2、指導讀第二節:
a “我先想變什么?”指名讀出文中詩句(板書:雨滴、小魚)。
b 讓學生回憶,想像“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樣的,“雨滴”落在“一片綠葉”上是什么樣子。
c (課件顯示圖)學生欣賞“雨滴綠葉”圖,想一想,透明的雨滴睡在綠葉上心里會怎么想?再指名說說。
d “小魚”在“清凌凌”的小河中游動又是什么樣子?讓學生讀讀、說說,教師適時點撥。
e(課件顯示動畫)學生欣賞“小魚水中游”,想像、體會魚兒的心情。
f “你也想快樂地游一游嗎?”(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有序地、快樂地做“魚兒游”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