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2》教學實錄
師:你真是火眼金睛!鸕鶿也叫魚鷹,因為非常善于潛水捕魚,所以是漁民們的好幫手哦!
……
【課文給大多數詞語對應的事物都繪制了形象鮮明的圖畫,學生通過游戲的形式圖詞對照,辨認事物,了解詞義,建立詞語文字與事物表象的聯系。】
【片段三】
師:(出示本課8個生字)小朋友們,觀察這些字寶寶,比一比看誰能用最巧妙的方法記住它們。
生:我來說一個字謎——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一塊石頭上。你們猜是什么字?
生(齊笑):是碧,碧水的碧。
師:這個方法真巧妙,大家再也不會忘記這個字了!
生:我來說“峰”,把蜜蜂的“蜂”左邊的“蟲”旁換成“山”旁,因為山峰是山。
師:用換部首的方法來記憶,很好!
生:我來說“駱駝”,駱駝是像馬的動物,所以兩個字都是馬字旁。
(師點頭表示贊賞)
生:“廊”字是廣字頭里面也是個“郎”,牛郎的郎,二郎神的郎。
師:你真會識字!如果把你的發現編個兒歌就更好了!
生:我幫她編!牛郎躲在廣字下。
師:看到你們這么能干,盧老師也想編個字謎考考你們,聽好了——自字頭,田字肚,一橫當屁股,撇捺當腳走。是個什么字?
生笑了,搶著答:是鼻,鼻子的鼻!
……
【讓學生“喜歡識字,有識字的愿望”是識字教學要體現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蘇教版識字教材編寫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編兒歌、猜字謎、換部首等方法來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充分發近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識字寫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發了他們識字寫字興趣,培養學生了獨立識字,科學識字的能力。】
教學反思:
《識字2》將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濃縮于12個詞語中,堪稱一絕。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曲歌,讓人浮想聯翩、陶醉其中。本節課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目標為誦讀詞串,初步體會桂林之美,以及識寫本課的生字。在教學中,我覺得在這些方面做得還不錯:
一、精美課件,引人入勝。
由于桂林的山水,畢竟孩子見到的很少,單憑老師的解說和空洞的描述,我想不會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百聞不如一見”,課標中也提出,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給孩子直觀的感性認識!特別是低年級,適時運用多媒體,一定會孩子們的閱讀帶來很大的幫助!當桂林的水出現孩子們的面前時“哇”一聲驚嘆,絕對讓學生感受到漓江的水的清,那倒映在水中的秀峰、那夕陽下倒映在水中的漁船,無不給孩子們留下絕妙的美感,當桂林的山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那千奇百態的山峰,真是奇峰羅列,當象鼻山、駱駝山、筆架山出現孩子們的眼前,我相信對山的雄偉、山的壯麗的感受一定留在了學生的心里,不然怎么會有:我想去桂林的呼聲!
看完桂林的圖片,再讓孩子們來朗讀韻文,沒必要再給他們說什么,邊讀邊回想那美麗的畫面,那“美麗的百里畫廊”就在孩子們充滿感情的讀書聲中,從他們的神情中,他們一定陶醉在秀美的桂林山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