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二下識字7教案
教材簡析:本課是形近偏旁的比較識字,通過將有形近偏旁構成的字歸類復習,以加強對形近偏旁的辨析,加強對形近偏旁的生字的比較記憶來強化識字教學的效果。本課教材吸收了傳統的歸類識字的編寫經驗,并增加了插圖,與詞語對照來幫助學生學習。本課以偏旁帶字的形式將12個詞語歸為四組來讓學生認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兩個表、12個詞語和12幅圖。課文最上面的兩個表,以兩兩對應的形式表現了“礻衤”、“宀、穴”的“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意在讓學生辨析這兩組行進偏旁,在教學時應注意用好這兩個表。表的下面是四組詞語和與其相對應四組插圖。在教學時應強調對形近偏旁組成的生字的辨析,并理解詞義。
第二部分是要求會寫十個生字“福、裙、褲、襯、衫、室、宅、庭、窩、戶”(教師多音字,本課中應讀第四聲)田字格里的紅字是供學生描紅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觀察圖畫體會字意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書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美觀。
2、能夠區別形近偏旁。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小朋友,這兒有兩組字,你們認識嗎?出示“江、河、海”、“柳、楊、松”,指名認讀。這兩組字為什么用這樣的偏旁?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以形近偏旁帶生字形式出現的看圖識字課文,認識一些新朋友。
3、板書課題,齊讀。
二、借助圖畫,初讀韻文
1、(出示圖和第一、二豎行)學生組成四人學習小組。
2、圖上畫的是什么?不認識的可以請教組內其他小伙伴。
借助拼音讀詞語,讀準字音。會讀了的讀給其他小朋友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
3、不帶拼音,自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
三、探究規律,區別“礻、衤”
1、了解“礻”的演變過程。
出示“神話、祝福、祖先”,讀一讀,找一找,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多媒體顯示“礻”的演變過程,觀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圖,讀讀詞,想想這些字為什么都有“礻”這個偏旁?(與神仙、祖宗等有關)
2、了解“衤”的演變過程。
(1)出示“裙子、褲子、襯衫”,讀一讀,找一找,你們發現了什么?
(多媒體顯示“衤”。)認識襪。
(2)同桌合作:看多媒體演示“衤”的演變過程,討論“衤”的古文字像什么。這些字為什么有“衤”這個偏旁?(大都與衣服有關。)
(3)全班交流。
(4)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這個偏旁。
四、誦讀韻文,理解拓展
(1)出示“神話、祝福、祖先”。指名讀。
(2)出示圖。小朋友,這些都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請你們拿出自己搜集的神話故事和有關祖先的知識交流交流。(教師積極地參與其中。)
(3)說話訓練:對你的好朋友說一句祝福的話。
(4)齊讀這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