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學古詩
教:左右結構,“反文旁”。
靜:左右結構,教學新偏旁——“青字旁”。
意:上中下結構,“心字底”。
照:上下結構,“四點底”。
層:半包圍結構,“尸字頭”。
亮:上中下結構,“高字頭”。
舉:上下結構,“興字頭”。
代:左右結構,“單人旁”。
2、逐個字指名說說可以組成哪些詞語。
3、學生在書上描紅。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上完成《習字冊》。
2、課后完成“生字、組詞”本。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靜夜思》。
2、理解古詩《靜夜思》的意思。
3、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2、齊讀課文。
二、學習《靜夜思》
1、(投影出示古詩)解釋詩題。
(1)“靜夜”是什么意思?(“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
(2)“思”是什么意思?(“思”就是“想念”的意思0。
(3)誰來說說詩題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在靜靜的夜晚有著深深地思念)。
2、過渡:詩人會思念些什么呢?(出示掛圖)指導看圖
(1)圖上出現的是什么人?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a、我以為圖上出現的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從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來。
b、這幅圖是為《靜夜思》配的畫,《靜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圖上出現的人就是他。
c、這幅圖左邊有個大筒子,插著許多詩稿,說明這個人就是大詩人李白。
(2)對,你們看得很仔細,想得很合情理。從課前的預習中,你們對李白有什么了解?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作出補充。
(3)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a、他在望著窗外天空的明月。
b、他好像是在想著什么。
c、也許他正在想著做詩呢。
d、對,你們說的畫面意思正和詩題的意思相同。李白正在靜靜的夜晚思念家鄉是親人。
3、學詩句。
(1)指名讀《靜夜思》。
(2)這首詩有幾句?(兩句)現在我們依次來學。
(3)學習第一句。
① 指名讀。
②這句詩,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請默讀英英第二次說的話再回答。
③為什么英英知道這是秋天的夜晚呢?為什么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釋成“好像”?
(4)學習第二句。
①指名讀。
②“舉頭望明月”中的“舉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舉頭”?
③想象一下,詩人抬頭望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④你們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詩人想到故鄉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當他想念故鄉的時候, 頭還是抬著望月亮嗎?詩里是怎么說的?
⑤對,用“低頭”這個詞語表示詩人思念故鄉的感情很深沉。為什么英英把這句解釋成“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
(5)指名讀英英對全詩的解釋。
(6)齊讀《靜夜思》。
4、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古詩,請學生說說《靜夜思》的朗讀節奏。
(2)指導:“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光”“霜”“鄉”押韻字要讀得清晰,停頓要長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3)指名讀,再分小組讀,齊讀。
5、學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1、課堂上練習背誦《靜夜思》。
2、課后完成“抄寫詞語“本。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復習鞏固古詩《靜夜思》,指導背誦這首詩。
2、指導完成課堂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教師小結:這篇課文通過對話形式,引出一首古詩,反映了小學生英英對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誰,激發我們學習古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