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案及反思
二上蘇教版10、狼和小羊(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認識到狼的本性是兇殘的,總找借口做壞事,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小朋友,喜歡寓言故事嗎?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里都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2、《狼和小羊》就是一篇寓言故事,要想知道這個故事里藏著怎樣的道理,就必須把課文學懂。首先咱們進入第一個環節:讀一讀
二、讀一讀
1、出示第一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2、出示第二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3、過渡:詞語讀的真準,咱們進入第二個環節:問一問
三、問一問
1、故意是什么意思?找茬兒是什么意思?
2、你能根據這兩個詞語給課文提問嗎?
過渡:同學們,真會學語文,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咱們就學懂了課文。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哪里呢?對,就藏在課文里,那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找一找
四、找一找
1、出示問題一:狼為什么故意找小羊的碴兒?
迅速看書回答,理解“很想吃”,指導朗讀
2、出示問題二:狼一共找了小羊幾次碴兒?
(1)請小朋友打開書自由閱讀,畫出有關句子,再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2)小組匯報
3、老師提問:狼為什么不直接吃掉小羊?
4、出示問題三:狼第一次找的什么碴兒?從哪里可看出它是在故意找碴兒?
(1)自由讀2、3兩節,找一找答案:從哪里看出是在故意找借口?
(2)出示小羊的話,指名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讀到這兒,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只羊?從哪些詞語看出?指導朗讀
(4)分角色朗讀2、3兩節
5、出示問題四: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兒?從哪里可看出它是在故意找碴兒?
(1)自由讀4、5兩節,思考上面的問題
(2)指名回答: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兒?這時狼說話的態度是怎樣的,指導朗讀狼說的話
(3)指名回答:又從哪里看出狼是在故意找借口?這時善良溫和的小羊為什么喊起來了呢?
(4)練習分角色朗讀,讀后評價
過渡:狼找的第二個借口又被講道理的小羊戳穿了,它放棄了吃小羊的念頭了嗎?
5、出示第六節
(1)指名讀
(2)提問:狼為什么不想再和小羊爭辯了?
(3)第三次狼找了一個什么樣的借口?
(4)從“反正都一樣”你讀出了什么?你能想象出這時的狼是一副怎樣的嘴臉?
(5)指導朗讀
6、師小結過渡:狼三次找茬兒,一次比一次兇,一次比一次不講道理,而小羊始終是那樣溫和善良有禮貌講道理,狼為什么最終還要向狼撲去?下面我們進入下一個環節:說一說
五、說一說
1、你覺得狼是一個怎樣的壞家伙?
2、你想對小羊說什么呢?
3、出示伊索的話
過渡:那么,小羊最后會不會被狼吃掉呢?請進入編一編環節
六、編一編(課后進行)
根據課文最后的省略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七、推薦《伊索寓言》
教后反思
本節課我圍繞教學目標,把整節課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首先進入“讀一讀”環節,帶領學生復習第一課時所學生字新詞,在理解了“故意”和“找碴兒”兩個詞語之后,我又帶領學生進入第二環節“問一問”,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根據兩個文中的關鍵詞提一提問題,再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所提問題,進入第三個環節“找一找”,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學習習慣,因為我們現在的學生在許多的考試中“閱讀短文完成相關練習”中失分比較嚴重,我就想在平時的語文課中多加練習,希望能有效。在這一環節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因為分角色朗讀也是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為了體現小班化教學的特點,在這個環節中我還組織學生進行分小組合作學習。從效果來看,有的小組合作還是蠻有效的,而有些小組合作效果較差,我想今后的分配小組還要更加合理適當些,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班化教學的優勢。通過“找一找”這個環節,學生把整篇課文都學完之后,緊接著進入下一個環節“說一說”,這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通過課文的學習,你知道狼是一個怎樣的壞家伙?2、你想對這只小羊說些什么呢?目的是希望孩子能認識到狼是一個蠻不講理專做壞事的家伙,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對于像狼這樣的壞家伙,跟它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寓言故事,我們關鍵是要讀明白它所蘊含的道理。在這之后我還安排了一個環節叫“編一編”,想讓學生能根據文章末尾的省略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當然這一環節是需要充分時間的,所以我并沒有打算在這節課完成。因此我沒讓學生說。最后,我安排的環節是“推薦”,因為我校是南京市振興閱讀行動實驗學校,所以我想在此給學生推薦《伊索寓言》這本書,在這個時候給孩子推薦,可能更能激發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