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述了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最終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干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行不通的。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借助對話與寫狼三次找碴兒和小羊兩次據理申辯,來推動情節的發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表演、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初步理解課文,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感情的共鳴,同時也能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用上課文中的詞句,能有效地培養寫話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生字,認識并理解課文中的“故意找碴兒”、“溫和”、“氣沖沖”、“背地里”、“爭辯”、“可憐”、“齜牙”、“逼近”等詞語。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學生能認識到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準字音,區分字形。
2.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是狼三次找碴兒的經過。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想象、感悟。
【教學準備】卡通頭飾、課件、貼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談話導入:大家一看我戴的頭飾就知道我們要學習哪一課。
2、課文說了狼和小羊的意見什么事?
3、課文中的狼和小羊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4、狼都找了那些碴兒?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讀課文找一找,說一說。
二、精讀訓練
1、過渡:我想大家都看過別人演的童話劇,想看你們自己演的童話劇嗎?好,今天我們就來把課文讀流利,把字詞讀懂,到時候我們要推薦表現好的小朋友來扮演狼和小羊,還要把他們拍下來放到大屏幕上去,讓大家一起來欣賞我們自己演的童話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在教學開始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恰當誘發,激發起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在一種積極、輕松、活躍的環境中學習。】
2、現在請大家準備一下選出你最想讀的最好的一自然段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感悟角色。
例:第二自然段
(1)指明朗讀,學生評價。
(2)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
(3)什么叫找碴兒?故意找碴兒又是什么?
(4)誰能把狼兇殘、故意找碴兒的樣子讀出來?
例:第三自然段
(1)指明朗讀,學生評價。
(2)小羊真地會把狼的水能臟嗎?為什么?你能在圖上貼出狼和小羊的位置再給我們講解嗎?
(3)狼在上游,羊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看來小羊是絕對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的,所以小羊聽了狼的話------(吃了一驚)
(4)小羊是怎樣吃了一驚的?誰能表演一下?
(5)引讀第三自然段。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還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利用貼土,手在圖上比劃水流方向,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上游、下游、倒流這些詞語。】
例: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