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生(異口同聲):是!
師:老師還有—個感受.那就是這首詩寫得也很好!我們前面背的是古時候的詩人寫的古詩,這一首就是現代人寫的——
生:新詩!
師:請小朋友們說說,這位詩人為什么會寫出這么好的詩?
生:因為他喜歡老師!
生:因為他讀的書多!
生:因為他還會背很多古詩!
師:對!這位詩人不但喜歡老師,了解小朋友的心情,而且他曾經讀過許多書,背過很多古詩,所以,現在他就能寫出這么好的詩來。有一句話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有一句話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唐詩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像我們這樣聰明的小朋友如果會背很多唐詩,將來一定也會寫出很多好詩,說不定也會成為一名大詩人呢!以后我們還會經常開展這樣的背詩比賽,看看誰背的古詩最多!
(學生躍躍欲試.信心十足地下課)
(好的課堂小結不僅能點明本課中心,而且能調動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使本課留下無窮韻味,在學生心中產生深遠影響。背詩比賽僅僅是一個展示的過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詩,比賽取得更好的成績,功夫必須下在課外,而小結時教師的拓展延伸必會在學生中掀起一股背誦古詩的熱潮。)
教學反思:
背誦《畢業詩》一幕是本節課上出現的一個最精彩的場面。剛開始,我還沒有聽清學生們背的什么“古詩”,漸漸地,我從孩子們那飽含深情、依依不舍的表情中明白了:他們在背一首離開幼兒園時向幼兒園老師告別的《畢業詩》。詩寫得很感人,孩子們背得更投入,我聽著,不禁眼睛濕潤了:學生足足背了近五分鐘,我為孩子們的記憶力折服,也為幼兒園老師下的一番功夫暗暗贊嘆。
然而仔細深究,很顯然,這是—首現代詩,與我前面提出的“背古詩’要求不符。如何對學生們無意中出現的精彩一瞬進行合理評價.并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鼓勵學生多背古詩?在欣賞學生背詩的同時,我在腦中想好了引語。以贊美學生的背詩感人,來啟發引導學生明白首先要投入感情,才能背好詩,寫好詩。然后.委婉地告訴學生這是一首新詩,要學生自己去探究:為什么詩人會寫出這樣好的詩?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主要是詩人腦中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又對老師和幼兒園充滿了感情。感情和積累,這就是寫作的技巧。然后,老師引用熟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來激發學生背詩興趣,并以開展古詩競背等活動,鼓勵學生多背古詩,強化積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目的的特點。本節課使我認識到:巧妙的引導,正確的評價,不但使學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超越、升華了本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