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荷葉傘
②雨中,到處都有歡樂的鼓點,到處都有歡樂的舞蹈。
(三)學生練習讀文。
個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
第二課時
(一)展開想象,體會課文開頭美。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6個)
2.請六位同學分別讀每個自然段。同學們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下雨的時候,小青蛙把荷葉傘借給小動物們。)
3.指名讀1、2自然段。
(1)問:在這兩個自然段中你有什么需要老師和同學們幫助的問題嗎?(學生可能會問:歡樂的鼓點、歡樂的舞是什么?歡快的節奏是什么?)
(2)在座的同學誰來幫助解決?(教師不要忙著進行解釋,要給其他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培養學生敢想、敢問、敢于發表的能力。)
(3)師:小青蛙在風雨來臨時,各自打起一把荷葉傘,隨著雨點敲擊荷葉發出的聲音歡快舞蹈。想一想:雨點落下來會是怎樣的節奏?雨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發出嗒嗒的聲音。這像什么?(音樂、架子鼓)這表達一種怎樣的心情?(高興)請你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
(4)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為感知后邊幾個自然段相似的句式做準備。)
(二)通過比較,感知課文美。
1.先指名讀3、4自然段;再指名讀5、6自然段,從整體上感知兩段句式的相似。
2.問:這兩部分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嗎?(同桌或前后四個人一同討論,看看哪些句子的寫法很相似。)
3.學生進行匯報。
4.采用對比著讀一讀的方法,印證學生的發現是否正確。
5.投影進行填充,然后再讀一讀,用此種方法滲透寫作的特點。看著投影的句式,邊填空邊練習讀句子。為背誦課文做準備。
投影內容:
淋著雨從荷塘邊跑過,一只青蛙叫住了:“,這把傘借給!”
打起了荷葉傘。雨點打在荷葉上,嗒嗒地響,像歡樂的鼓點。
6.兩段最后一句的內容是不完全相同的,要讓學生進行區別,防止漏讀錯讀。
(三)融入角色,互動體驗角色美。
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自然會產生表現的欲望,應當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和空間。在學習過程中創設場景,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1.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問:(1)小青蛙在雨中送出了多少荷葉傘呢?你從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的?(文中三次出現“到處”這個詞語,說明送出了很多的傘,有很多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