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設計
2 利用鐘表和太陽測知方向 大家知道,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次,1小時轉15°,所以手表的時針正好比太陽的運轉快一倍。根據這一道理,早晨6時太陽在東方,物體的影子指向西方,北時將手表上的時針指向太陽,表盤上的“12”便指向西方,如果將表盤轉動90°,即將6時折半,使表盤上的“3"字對向太陽,則“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時太陽位于南方,將“12”折半,使表盤上的“6”字對向太陽,則“12”字仍指向北方。需要提醒的是,使用了此法一定要考慮到地方時差的影響,需將北京時間換算成當地時間。
3 利用植物習性判定方向 大陰天沒有太陽時,前兩個方法就失去了作用。此時,可觀察周圍的植物習性來判定方向。
在靠近樹墩、樹干及大石塊的地方,其南面的草應生長得高而茂盛,秋天時其南面的草也枯干發黃得較快,由此可定方向。
如果周圍有樹木,還可根據樹皮來判定方向。一般大樹南側的樹皮較光潔,北面則有許多裂紋和高低不平的疙瘩,這一現象以白樺樹最為明顯,而且白樺樹南面的樹皮比北面的有彈性,南面樹皮的顏色也較北面的淡。
如果周圍有松柏及杉樹,可從樹干上流出的膠脂判定南北方向,因為南面通常比北面流出的膠脂多,而且結塊大。
在秋季,蘋果、紅棗、柿子、山楂、荔枝、柑橘等果樹朝南的一面枝葉茂盛結果多,而且在成熟時,朝南一面的果實先變色。
長在石頭上的青苔也具有明顯的指向性。由于青苔極喜潮濕而不耐陽光,所以青苔通常生長在石頭的北側。
用冬春季節積雪融化的程度判定南北方向也較準確。通常先融化的一面朝南,后融化的一面朝北。
4 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 在夜間迷路時,用北極星判定方向極準確。北極星并不難找。首先找到人們俗稱的由7顆星組成的北斗星(大熊星座),北斗星總是與北極星保持著一定的位置關系而不停地旋轉。找到北斗星后,沿著其勺邊上的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就會發現一顆比較明亮的星,它就是北極星。北極星的指向就是北。
以上4種方法比較容易掌握,但由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方法。所以,有時需用幾種方法同時判斷,這樣就十分可靠了。
判定了方向之后該怎么辦呢?應該坐下來細細地思考一下歸途在迷途處的什么方位,盡量沿自己的足跡退回到出發點。當然,如果已走了很長時間,而且退回的通路也記不清了,那么最好登高望遠,以判斷合適的行進方向。通常,應朝地勢低的方向走,這樣易于碰到水源;如遇河流,順河而行最為保險,因為道路、居民點常常建在河岸邊,易于碰到人群;在山地則宜沿著平緩的山脊走,一面可以觀察周圍環境,一面可沿山脊走到居民點或道路上,因為山脊兩側也多建有居民點和道路。
在沙漠或林海中行走時,因景致單一,不易找到定向的方位物,且由于人的左腿邁步比右腿邁步稍大0.1-0.4毫米,所以在行進中很容易不知不覺地轉向右方,從而走成直徑為3-5千米的圓圈。為避免走彎路,可利用極遠處目標或天空中的云彩確定方向,或不斷在身后放石塊或插樹枝,走一段路就回頭看看有沒有走偏,保證所設標志在一條線上,這樣就不會走彎路了。
在沙漠中,一旦迷路,應沿著有馬、驢、駱駝糞便的道路走。實在無路可走時,可沿駱駝的足跡行走,因為駱駝對水源有一種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遇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