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學實錄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偶、鬢、衰、客、何五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
能力目標: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情感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出示春節人們返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師相機導入:“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無論身在哪里,人們最牽掛、最想念的就是家鄉了。其實畫面中的他們是幸福的,因為即使遠在千萬里以外,也可以很快的回家,可是在古代就不行了,你知道為什么嗎?”
2、聽故事:“有一位叫賀知章的唐朝著名詩人,他從三十多歲是離開家鄉杭州到洛陽做官,直到八十六歲時才得以返鄉,五十年啊,幾萬個日日夜夜的思念,現在終于回家鄉了,你們說他的心情會怎樣?(學生答)
3、揭示課題:“其實比僅僅如此,他把回家鄉后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寫了下來,那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回鄉偶書》。”
4、與學生一起書寫課題,并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二、預習關
1、指名讀詩。
2、學習要認讀的生字。
3、疏通詩意:(1)通過預習你理解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不懂?
(2)出示課件,引導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我_____離開家鄉,_________才回到家鄉,
________沒有改變,而鬢發卻已_______。
______看見我卻沒有人____________,
______問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復練讀,把詩讀流利。
三、提高篇
1、師導語:同學們已經把詩讀得很熟練了,但僅僅做到這一步是遠遠不夠的,一首好詩就像一首動聽的歌曲,要把詩讀好,就要讀出節奏、讀出韻律和感情。
2、讀出節奏:像這樣的七言詩一般節奏的劃分是二、二、三式或四、三式。(出示課件)
回鄉偶書 回鄉偶書
賀知章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二、二、三式,這是四、三式,這兩種讀法都可以。)
3、聽讀錄音朗讀,學生模仿讀。
4、讀出感情
(1)師導語:恭喜你們的朗讀又上了一個臺階,那么怎樣才能讀出感情呢?這需要我們融入詩境,想象當時的情景,細細體會詩人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