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各單元教材分析及備課參考
充滿科學味道的課文該怎么上?
(一)激起學生的興奮點
本單元跟第三單元的課文風格完全不同,比較理性,都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動手動腦的重要性。課文大多是以人物對話展開情節,而且伴隨較多的人物動作。象這種類型的課文,我們老師往往覺得很難上,逐段講解吧,機械無味。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下面先讓我們來看看《畫風》的幾處教學設計: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因此首先激起學生興奮點的是課文的題目。
老師就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錄音聽聽風的聲音,說說風。
師:對!是風聲。風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生:風很冷。
生:風有時候大有時候小。
生:風能吹動很多東西。
生:風沒有顏色。
……
[課一開始,學生就興致盎然,若有所思]
要讓課上得有趣,就得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又如:學生喜歡畫畫,也喜歡看別人畫的畫。所以我事先讓學生畫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的畫,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說說你喜歡宋濤、陳丹、趙小藝三個小朋友中,哪個人畫的畫?他的畫上畫了什么?從哪兒看出有風?自己練習把三個問題連起來說,想說哪幅就說哪幅。
生:我喜歡趙小藝的畫。他的畫上畫了房子、太陽、大樹、紅旗和一個拿著風車的小朋友,從畫中紅旗飄起來了、風車轉起來了可以知道有風。
生:我喜歡陳丹的畫。畫上畫了房子、太陽、樹和小鳥。從畫中畫了彎彎的小樹可以知道有風,因為是風把小樹吹彎了。
生:我喜歡宋濤的畫。他的畫上畫了房子、樹、烏云、雨絲。從雨絲斜了可以看出有風,因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我們一般都會想到讓學生自己畫風,開始我是這樣說的:
師:好,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書上的三個小朋友是這樣(指板書)來畫風的,但老師相信,如果是我們班的小朋友來畫的話,你們的點子一定會更多。
學生開始說怎樣畫風。但結果并不如老師想象的那樣,很多學生想的都差不多,皺著眉頭似乎不是那么暢快,或許他們的思維還沒被打開。于是我又說: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一閉上眼睛。聽!風兒向你們吹來了。(放錄音)在風中呀,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邊,碧綠的山坡上,人們身上穿的,桌上擺的,陽臺上掛的,等等等等。如果讓你們也來畫風,還可以畫些什么呢?
老師的話音剛落,只見學生一陣欣喜,舉起的手多了,點子更多了。
有的說畫頭發飄起來了。有的說畫窗簾被風吹動了。有的說畫書頁在翻動。有的說畫塵土在飄揚。還有的說畫裙子被風吹得擺起來了……
此時,老師一個勁地夸學生會動腦筋,想象豐富。說不定下次書上就采用你畫風的點子呢。既然風可以畫出來,那么氣味也可以,課外讓學生去畫畫氣味,再在旁邊寫上幾句話,也不失為好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