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21 畫家和牧童(3篇)
4.說話練習,理解“紛紛夸贊”一詞
師:上文說“紛紛夸贊”啊,老師怎么就聽見教書先生和商人兩個人在夸贊呀?你還能想象出有其他人會怎樣夸贊嗎?
生:還會有他的家里人夸贊,比如說他父親會說:“兒子,你的畫太好了,我真為有你這樣的孩子而驕傲。”
生:還會有朋友來夸贊:“這牛好像活了一樣,你真的太牛了!”
生:還有過路的人……
師:對,這才叫紛紛夸贊!
(三)圖文結(jié)合,品讀課文5、6段
1.師:就在人們的紛紛夸贊聲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出示課文插圖)
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見一個牧童擠進來喊著:“畫錯啦!畫錯啦!”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誰還愿意讀牧童的話?
生:讀
師指導:牧童“擠”進來“大聲喊”,他多么迫不及待呀!誰還想讀
生再讀互評
師評價:你讀得真好,人們都在夸贊他,你這么一讀,我們就知道了,人們肯定驚呆了,真像炸雷一樣。
生:我看到了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翹起了胡子,有的人還摸著頭。
師:你想想,他們會在想什么呢?
生:他們在想“哪畫錯了呢?”
2.師:面對小牧童的批評,其他人都驚呆了,而大畫家戴嵩是怎樣做的呢?
生讀: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的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啦?”
互評,讀出和藹的語氣。
師:你們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生:戴嵩很虛心,真心實意地接受批評(板書“虛心”)
3.師:人們都在想“哪錯了呢?”大畫家戴嵩也急于知道哪錯了,你們知道嗎?
生讀牧童的話──互評──再讀
4.你認為牧童是個怎樣的孩子?
指導生體會牧童面對大人物直言不諱的勇敢品質(zhì),并板書“勇敢”
5.你想對牧童說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6.這時,戴嵩聽了小牧童的話,他怎么說,怎么做呢?
生讀最后一段──互評──再讀(讀出畫家的謙虛)
7.這么著名的大畫家卻這么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多么令人敬佩呀!(板書“虛心”)你想對大畫家說些什么嗎?
(四)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品質(zhì)
師:現(xiàn)在請小組分角色來讀課文,看哪個小組在把握人物上做得最好。
1.小組練習 2.指個別小組讀
(五)小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這著名的畫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評,最后他才畫出了真正的《斗牛圖》。你們愿意看嗎?(課件展示《斗牛圖》)教師講解,并說明此圖收藏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館。
2.這位虛心的畫家戴嵩以畫牛為擅長,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觀察之精微,技巧之高超。請同學們欣賞他的《三牛圖》、《歸牧圖》。(課件展示)
3.小結(jié):(全文完成板書)同學們,有句話說的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孔老夫子也有不能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可是這些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偉大,今天我們又認識了這樣一位謙虛、知錯就改的畫家戴嵩。無論是戴嵩的虛心、還是小牧童面對大人物直言不諱的勇敢,都是我們做人應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老師希望大家學完這篇課文能夠有所收獲。
情趣盎然的課堂──執(zhí)教《畫家和牧童》公開課隨感
《畫家和牧童》是一篇感情豐富,形象生動,內(nèi)涵深刻,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當我在自治區(qū)教學能手比賽中抽到這個課題時就想,如果在教學時能調(diào)動起學生的情感,那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之中,在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巧妙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趣,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