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
2. 小組交流:自己讀懂了哪些?讀不懂哪些?
3. 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老師適時點撥。
4. 老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情景。
5. 學生交流想象的景象。
6. 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一邊想一邊讀。
(四) 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 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 找個伙伴一起練習背誦。
3. 你見過滿山的紅葉嗎?說說是怎么樣的。(課件出示滿山的紅楓葉)
4. 一邊觀看課件,一邊背誦這首詩。
(五) 指導寫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說說怎樣記住。
2. 看范字,說怎樣書寫美觀。
3. 老師在田字格里范寫“楓”字,然后學生在書上描紅,仿寫。
(六) 拓展性學習
1. 你還讀過哪位詩人描寫秋天景色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 讀,背:《詞語手冊》第15頁的古詩。
3. 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
4. “我會填”練習,課本第17頁。
(七) 練一練
1. 連一連:將漢字與相應的拼音連起來。 《新學案》第9頁。
2. 組一組 首( ) ( ) ( ) 于( ) ( ) ( )
記 ( ) ( ) ( ) 枝 ( ) ( ) ( )
3. 選一選:把氣球的序號填到相應的橫線上。《新學案》第9頁。
4. 寫一寫:選兩首自己喜歡的寫景的古詩,抄一抄或默一默。《新學案》第9頁。
課后反思:
我在這堂課,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
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
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
第二單元
第2單元 共10課時
識 字 2
一、教學目標
1. 在實際生活情境中了解12個詞語的意思,識字11個。
2. 認真讀貼、描紅、臨貼,寫好“胡、戲”等8 個生字。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感。
4. 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驗課余生活的多彩與樂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12個詞語的意思;會認“棋、彈”等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三、教學時間:
課本第-頁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五、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看圖引入新課
1.出示圖畫或課件,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上都畫了什么?
2.討論交流:說說自己的學校生活及自己對學校生活的感受。
(二)結合生活情境學習生字
1.學生借助圖畫讀本課的詞語,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互讀互聽,互相正音。
3.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重點讀準“琴”和多音字“模”。
4.做:“猜一猜”生字的游戲。
5.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識字經驗。(如“加一加”“換偏旁”等)
(三)看圖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