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學案例及評析
一、教材說明及目標簡介:
古詩《回鄉偶書》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古詩二首》中的一首古詩,根據課標要求特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韻律、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3、提高誦讀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識字和自主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及對人生的感慨。
二、教學過程實錄及評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掛圖
師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們是什么時候的人?
生:圖上有樹有房子,像是一個村莊。
生:圖上畫了一個老人,背著包,好像從外面回來。
生:圖上還畫了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他們看到了這個老人。他們三個人都好像是古時候的人。
2、師小結:
大家都觀察得非常仔細,圖上畫的這位老人叫賀知章,是我國唐代的大詩人,這個地方就是他的家鄉,賀知章80歲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寫下了著名的古詩《回鄉偶書》。
板書課題:回鄉偶書(唐)賀知章
3、師:現在你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生:詩人回到了家鄉。
生:我不知道“偶書”是什么意思?
師:偶:偶然,書:寫
偶書:偶然寫下的。
師質疑:詩人回到家鄉是因為什么才偶然寫下了這首詩呢?讓我們一起來讀古詩。
評析:
通過觀察掛圖,通過對詩及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同學們一下子進入了古詩的情境之中,為后面的學習做輔墊。
(二)朗讀古詩,讀準讀出韻律
1、同學們自由讀古詩
2、檢查反饋
指名讀、評價:
生:他把鬢毛衰shuai,讀成了鬢毛衰cui。
師:這個“衰”字,在古時候時讀cui,現在,我們把它讀shuai衰老的衰。
這首古詩里,除了“衰”字,還有幾個生字,你都能讀準嗎?
3、出示生字、詞、句認讀:
少——少年——少小離家老大回
鬢——鬢毛——鄉音無改鬢毛衰
衰——衰老
客——客人
何——何處——笑問客從何處來。
評析:
生字的教學仍是我們二年級的重點,多跟生字見面,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是識字教學的關鍵。
4、師:同學們,讀古詩,不光要讀準字音,還應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韻律,請大家仔細觀察,這首古詩有幾行?每一行有幾個字?
生:有四行,每一行七個字。
師:像這樣的古詩,我們叫它“七言絕句”,像這樣的“七言絕句”該怎么讀呢?
5、老師范讀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指名讀,齊讀。
6、我們以前學過的詩,還有哪些是“七言絕句”,誰來背背?比比誰背得好。
生:《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生:《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鳩。
……
評析:
古詩的朗讀不同于課文的朗讀。它的特殊的結構、文體使它有了特殊的讀法,那就是詩的韻律和節奏,通過古詩文體分類的簡單介紹,使學生了解其節奏,對他們今后學古詩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