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恐龍的滅絕
(四)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學生自由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3、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4、小研究。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新課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五)鞏固字詞,書寫生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4個生字:“亡、肉、耐、類”。
2、學生用編字謎等形式識記。(如“類”:“一種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范寫指導。(如:“類”書寫時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筆。教師范寫,學生書寫,點評。)
4、學生練寫,展示佳作。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借助詞語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滅絕的一、二兩種說法。
(二)其他說法
1、自由讀讀第4小節,說說介紹了幾種說法。(學生可能產生分歧)
2、根據學生回答,再次認識“分號”。
3、分別請3位學生讀讀三種說法。
4、說說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龍滅絕的說法。
(1)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
(2)突然流行傳染病
(3)全球氣溫下降,恐龍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
(4)用上“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還有其他種種說法”有條理地介紹課文中有關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
(三)拓展知識。
1、除了課文介紹的幾種說法外,還有其他的說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