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不懂就問》(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對于這個課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有了不懂的問題就要及時地問,及時地解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學生邊讀課文邊畫出不認識的字)
2.這些不認識的字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不認識哪個字,是怎樣解決的)自由學習不認識的字,可通過猜字、問別人、查字典等方法。
3.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私、誦、思、例、段、糊、涂、晃、嚇、呆、鴉、厲、良”
這幾個生字比較容易識記,學生可以用舊字加偏旁等方法自己進行識記。
(2)出示生字:“雀、既、養”
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出示生字卡片指讀:(鞏固生字的掌握)
私塾 背誦意思照例一段糊里糊涂搖頭晃腦嚇呆鴉雀無聲拿著既然養成良好
5.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遇到讀的不熟練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6.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其他的學生認真地聽,聽一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流利,讀后學生自評、互評)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你再來讀一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從哪句話讀懂的?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1)當學生答道“知道了孫中山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時,出示:
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誰能再來讀一讀?(指兩三名學生讀一讀)
②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嗎?
③讓學生觀察這段話用了幾種標點符號,反復地讀一讀,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一樣。
④我們認識了逗號與句號,從現在開始再寫話時要正確地運用逗號與句號。
(2)你還知道了什么?(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3.討論: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學生提出課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討論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由教師解決。
如當學生提出為什么“孫中山的提問把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呢?”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讀第1、4自然段。
①由學生解決問題:因為在私塾里,從來沒有人敢向先生提問題,而且先生也很嚴厲。
②你是從哪兒體會到先生是很嚴厲的?(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孫中山壯著膽子站起來、同學們嚇呆了、先生厲聲問道)
③指導學生朗讀:你能學著先生的語氣來讀一讀嗎?(自己先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
④從這幾句話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孫中山很聰明,在很短的時間里能將老師要求背的書一字不錯地背誦出來)
⑤誰能再來讀讀這幾段?
(2)對于課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樣做的?指名說一說。(肯定那些在書中做記號的學生。)
(3)在以后的讀書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歡的記號將它們標出來,這樣能方便問題的解決。(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4)評議:剛才同學們提了很多的問題,你要動腦筋想一想在這些問題中,哪些問題是重要的,哪些問題不重要,今后學習課文時就會提問題了。(培養學生善于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