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教案與反思
(2)板書:“照例”,要求學生用“照例”說一句話,并說說它的意思。思考:孫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的功課,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孫中山學習認真。
(3)師:“------地背誦”,還可以怎樣填呢?(出示寫有“-------地背誦”的課件。)
要求:先小組內說,其次班內說,最后在“語文天地”中填寫。(學生學習)
(4)“小小辯論會”
師:“他壯著膽子……”怎么理解?各小組開辯論會,要說出理由。
生1:我認為,這句話說明孫中山害怕。我從文中的“壯著膽子……”和“教室里鴉雀無聲”知道的。
生2:我認為孫中山不害怕。我從圖中孫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緊張很平靜。
生3:我猜想孫中山開始害怕,后來給自己鼓勁就不害怕了。
師:剛才,同學們辯論的很激烈,以后學習就要談出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5)比較句子,理解詞語。出示寫有句子的課件。學生進行比較。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這一問,把正在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很安靜。
生:用上搖頭晃腦我能想到他們讀的很認真。“頓時”說明同學們安靜下來的速度快。
生:“鴉雀無聲”說明這時教室里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
生:如果去掉這幾個詞句子就不具體,不生動了。
[點評:讓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6)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二、三自然段。
(7)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師板書:自讀、質疑、解疑、朗讀。
4、用以上學習的方法自學剩下的段落。
5、朗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6、“不懂就問”發問站:
師:現在我們組建了“不懂就問”發問站,有不懂的問題,請大膽的提出來。(自評、他評、師評相結合)
【點評:充分利用評價的積極功能,將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了大膽的鼓勵與肯定,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四、演繹故事,再現生活。
師:同學們想當“演員”嗎?現在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把這個故事演一演,你們當導演選人,分配角色。(略)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課外拓展。
1、 將《不懂就問》的故事講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2、 學了《不懂就問》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寫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
【點評:將課堂內外緊密的結合了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將學生的獨特體驗融于寫作之中,為以后寫作作了鋪墊。也實現了“生活既語文,語文既生活”的理念。】
反思: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著他們通過一個個階梯走向知識,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重要特征。本節課考慮到學生年齡小、易疲勞、學習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特采用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也很明顯,所有同學都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中。他們之中有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舉手。有幾個同學在課下還激動的說:老師今天的課真好玩!我們喜歡上這樣的課。
歡喜之余,我想:以前我們常常抱怨學生不聰明,從今天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來看,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我們缺少“拴”學生的方法。如果給我們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想法設法的備學生、備教材(“拴”學生的法子。)如果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想、去說、去問、去演,那么我們一定會把學生“拴”在我們的思路上,引著他們一步步走向知識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