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上好《狼和小羊》這篇課文?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3該如何上好《狼和小羊》這篇課文?
今天我上了《狼和小羊》這篇課文,自我感覺不太好,聽課的老師也指出了很多的不足;下午乘空課的時候自我反思了一下,同樣發現了不少的問題。
第一,在如何指導學生深入讀書、品味語言上,顯得不夠自如,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引導學生感悟,讓人感到很拘謹。例如:1、狼看見一只肥嘟嘟的小羊,心里會想些什么?2、狼一共找了幾次碴?3、找出狼找的第一次碴,他吃到小羊了嗎?4、小羊怎么為自己申辯的?5、狼又找出了什么碴對付小羊呢?……在這樣一個個問題的“鎮壓”下,在這樣的“一手包辦”下,學生少了思維的火花,少了靈動的語言,課堂氣氛得不到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提高。其實這堂課完全可以放手給學生一個開放的閱讀空間,不以一個個問題牽著他們走。我后來想想,覺得可以這樣處理:先整體把握課文,讓學生想一想:你讀了課文以后,知道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這樣既能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能讓其對“找碴”有個基本的理解。同時教師也要善于捕捉學生發言中的信息,引出了文章的關鍵詞“找碴”。再圍繞這個關鍵詞向學生大膽質疑:找碴是什么意思?狼找了幾次碴,是怎么找的?讓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讀書,這樣才能把三次找碴的內容讀正確、讀流利,也才能把“為什么說狼是故意找碴的”這一問題深入研究下去。我相信在這樣的訓練下,能提高孩子們的個性化的理解能力,能無限擴展學生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
其次,書讀的還不夠多——沒有讓學生反反復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課文感情的整體把握還不夠充分。如能在把所有的“碴”找完之后,讓學生分角色來讀讀演演,自己結合著課文來評評,把讀書表演的效果更好地落到實處,落到語言的感悟上,落在課文的理解上,那么就能讓課堂排除文本的局限,讓學生更好的感悟寓言的內涵!
第三,該以怎樣的問題來結束課文呢?在我的教學預設中,我是用了“狼想吃小羊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不管小羊怎樣的講道理、怎樣的哀求都是無濟于事的。我們的同學都很有愛心,誰能想個辦法幫幫小羊呢?”這樣一段話來結束的。可當這個問題提出后學生變得異常的“活躍”,紛紛舉手說著一些不著邊的話。此時我才意識到我的問題設計錯了,高估了學生的拓展能力,使得他們的思維被我無限量的發散了出去,怎么收都收不回來了……
我知道,其實這堂課還有很多的問題是我還沒未發現的,還有很多優秀的教學方法是我還沒有學會的,還有很多的教學經驗是我從未涉獵了……因為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我想我會堅持下去的!!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叢叢 發表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