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精選15篇)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guī)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第一課時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3)、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2)在文中劃出表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詞。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lǐng)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lǐng)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看他們多么高興呀,(看圖)他們跳呀,叫啊、多興奮呀!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
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引讀:可是——
大家為什么都爭著去?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寫抄寫本
(2)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的1、2題。
第二課時
1.復習:
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所以( )。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
作。)
③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jīng)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zhàn)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diào)“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①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③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
大家齊心協(xié)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guān)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 ”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 記( ) 桃( )
戴( ) 紀( ) 挑( )
(2)聽寫詞語:
2.朗讀全文,總結(jié)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jié)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lǐng)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剛山會師,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zhì);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
(3)根據(jù)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3) 指名檢查,齊背。
4、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導完成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
(1)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2)你能用更加說一句話嗎?
板書:
朱德的扁擔
五六十里 (路遠) 穿草鞋
挑糧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難走) 滿滿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2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fā)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因為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經(jīng)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zhàn)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yù)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guān)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解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guān)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chǎn)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革命品質(zhì)。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zhàn)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乇鈸坎睾昧诵睦飼趺聪耄恐斓掳l(fā)現(xiàn)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后在全班交流。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敬愛革命領(lǐng)袖的思想感情。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fā)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下面摘錄了兩篇《朱德的扁擔》的教學反思與各位小學語文老師分享。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一:
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貴品質(zhì),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在課文中所處的環(huán)境,在此基礎(chǔ)上再接著講讀重點段落(第三段)。
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其逐步培養(yǎng)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huán)境的危險。
第二自然段中介紹區(qū)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lián)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xiàn)朱德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革命品質(zhì)。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二:
在教《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師來聽課的時候,雖然事先經(jīng)過了準備,但還是有喜有憂。
喜一、這一課,我也從題目入手: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干什么?朱德為什么在扁擔上刻了“朱德的扁擔,不許亂拿”八個字?” 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喜二、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敬愛革命領(lǐng)袖的思想感情。
憂一、基礎(chǔ)。在指導會寫的字“扁擔”時,僅僅是借助課件讀寫說,而沒有示范寫。主要是我寫字太慢,怕耽誤太多的時間。
憂二、組織。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講讀第二自然段時,由于時間過長(本節(jié)課上了50分鐘)需要老師不時地用眼色來維持課堂紀律,這就要求平時嚴格要求學生學會傾聽。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3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靜態(tài)的文本。但其意義不僅僅是向?qū)W生展示了語言符號,而是在其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背后,隱藏著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僅懸浮于文本的表層,不能用簡單的“是什么”、“怎么樣”來機械地處理文本。我們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騰或脈脈隱含的感情脈搏,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義,使學生能在激蕩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們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緒中對人生有所頓悟。
《朱德的扁擔》一課,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這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可是,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來回那么遠,學生馬上說:“哇!那么遠啊!我們坐車還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么遠的路了嗎? ”生:沒有,這么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 我接著說:“那戰(zhàn)士們要挑著糧食來走這么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干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于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一個學生來表演。學生們十分踴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吳長松,給他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加了個書包。于是他開始圍著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開心的看著,他也很高興的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剛到9圈,他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zhàn)士們還等著呢?”于是吳長松又開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起來,他繼續(xù)背著書包走,終于走完了20圈。這時,我問大家:“你們看我們的同學背著書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現(xiàn)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fā)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wěn)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吳長松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濕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吳長松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吳長松背得很輕松嗎?戰(zhàn)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吳長松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么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 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zhàn)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里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lǐng)袖,要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nèi)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lǐng)袖,為何要親自和戰(zhàn)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zhàn)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jīng)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xiàn)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此時,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了《朱德的扁擔》第二課時,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
通過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lǐng)袖,要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可在課堂中,正在為這些詞語怎樣引入學生的視野中而犯愁,卻發(fā)現(xiàn)課堂預(yù)設(shè)之外的驚喜不斷涌現(xiàn)。
課堂中,我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nèi)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lǐng)袖,為何要親自和戰(zhàn)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zhàn)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jīng)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lǐng)袖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同志、帶領(lǐng)、部隊、會師、生產(chǎn)、草鞋、敬愛”等9個詞語的意思。
3.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詞的句子補寫完整。
4.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三、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五、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chǎn)、茅、挑、爭”這十個生字。
(二)教學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j y 5l扎兆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lǐng)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lǐng)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讀:可是——
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nèi)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的1、2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段,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2.學會第3段有關(guān)字詞。
3.能有感情地熟讀第3段。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聽寫詞語:
扁擔、朱德、同志、部隊、挑糧
(2)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在,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所以(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②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jīng)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zhàn)士們?而且穿戴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zhàn)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diào)“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⑦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仍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②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xié)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guān)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 ”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全文,總結(jié)課文。
2.指導背誦課文第3段。
3.完成有關(guān)作業(yè)。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記( )桃(
戴( )紀( )挑(
(2)聽寫詞語:
帶領(lǐng)會師草鞋敬愛
2.朗讀全文,總結(jié)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jié)填空:
部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zhì);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
(3)根據(jù)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4)指名檢查,齊背。
4。指導完成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
①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課文投影片。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5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shè)計結(jié)構(gòu)模式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shè) 計 意 圖導入新課1、你們知道朱德同志嗎?2、請大家看看墻上掛的名人名言,認識圖上的朱德畫像。3、老師介紹朱德的生平。4、板書課題:朱德的扁擔1、看墻上掛的名人名言,認識圖上的朱德畫像。2、齊讀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 自讀課文,標出小結(jié),圈出生字、詞。 2 下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生字詞。 3 請學生小組讀文,然后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生字的。 4 指名分自然段讀。 5、出示字詞句,學生認讀。 學生按要求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看著課文中的字認真聽。 其他同學糾正字音。 學生看屏幕上的字詞句,以不同眼的方式認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指名讀) 學生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對圈出的字詞多次再現(xiàn),為識字做好鋪墊。 將課文中的字詞句抽出來認讀,體現(xiàn)由文到句,由句到詞,到字,逐步識字,減輕識字負擔。品讀課,體驗情感1、 再次讀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2、 組織交流匯報,結(jié)合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引導。3、 討論:(1)朱德的扁擔用來做什么?(2)挑糧的路程有什么困難?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3)朱德同志是怎樣挑糧的?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4)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浚?)后來為什么大家不藏朱德的扁擔?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重點體會:1、朱德的扁擔用來做什么?讀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 2、挑糧的路程有什么困難?讀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3、朱德同志是怎樣挑糧的?讀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4)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孔x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5)后來為什么大家不藏朱德的扁擔?讀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為交流做準備。 這一設(shè)計,既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又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進行想象與創(chuàng)新。學生能夠加上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 學習了《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后,你認朱德同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我們應(yīng)該怎樣向他學習。 學生暢所欲言,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朱德同志不講特殊、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學習寫字,感受漢字之美 1 出示要求會寫10個字,組織小組討論:怎么寫好這幾個字? 2 組織匯報,注意及時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寫“鞋”“扁”“意”“疼”等字時應(yīng)注意什么,匯報的同學當小老師教其他同學寫字。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漢字之美,當小老師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6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00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shè)計六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guī)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guān)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xiàn)在我國的農(nóng)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fā)達的古時候,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lǐng)一部分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lǐng)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圍剿”失敗后,又實行經(jīng)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圍剿”,粉碎敵人的經(jīng)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jīng)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經(jīng)常親自帶領(lǐng)戰(zhàn)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畫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zhì)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jīng)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jīng)濟聯(lián)系斷絕。
綿延:連續(xù)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jù)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zhàn)士脫肩浩蕩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zhàn)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yīng)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yōu)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fā)音。
五、作業(yè)設(shè)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jié)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大事。戰(zhàn)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zhàn)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xiàn)到了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guān)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guān)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啊!
7.戰(zhàn)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呢?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zhàn)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課文里的一個“找”字,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xiàn)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四、總結(jié)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guān)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zhàn)士脫肩浩蕩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zhàn)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8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zhàn)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1)指名書空,強調(diào)字的筆順。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和執(zhí)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zhàn)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軍井肩
戰(zhàn)士擔
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guān)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zhuǎn)載自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及以下詞語:出產(chǎn)、扁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2.難點: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
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qū)嵨铩⒍嗝襟w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話。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guān)懷人民的革命領(lǐng)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lǐng)導人。
2.課件或圖片出示朱德像。認識“朱德”這兩個字。
你們知識他是誰嗎?
板書朱德。說說這兩個字怎么記。
簡介朱德。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guān)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4.課件或圖片出示扁擔圖,也可出示實物。認識“扁擔”這兩個字。
這就是扁擔,誰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擔”這兩個字怎么記。
[課題中“朱德”“扁擔”兩個詞里的四個字都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其中有三個字是要求會寫的字。利用圖片,隨著出示課題分散識字。這樣字不離詞,音、形、義緊密結(jié)合,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
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
課件出示生字詞:井岡山同志一支隊伍不遠
生產(chǎn)草鞋打仗
(1)小老師教讀生字詞。
要求:先讀詞中的生字,再讀詞。
(2)開火車認讀。
[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能讀正確。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zhàn)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4.學生質(zhì)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朱德記”“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①出示貼有“斗笠”詞語的斗笠實物或課件。
一起讀讀這個詞。
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制成的。用來遮陽光和雨。
②出示總司令帶著一支隊伍在井岡山和毛主席會師的圖片或課件。
你們看,朱德同志帶領(lǐng)隊伍到了井岡山和毛主席的隊伍會合了,書上用的是什么詞。(會師)
“會師”就是指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zhàn)地會合。
③讓學生看書上插圖。
“朱德記”三個字寫在哪兒呢?(扁擔上)
“記”在這里表示標志、符號。
在扁擔上寫“朱德記”表示這根扁擔是誰的呢?(朱德的)
(2)引導學生帶著質(zhì)疑3讀課文,找有關(guān)的句子,初步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讓學生帶著質(zhì)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②讓學生讀有關(guān)的句子,說說戰(zhàn)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
(因為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
(四)研讀、感悟、理解戰(zhàn)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zhàn)士心疼,找出相關(guān)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jié)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
學生先讀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fā)言投影以下句子,隨機在重點詞下面點點。
(1)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是敵人。
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fā),開黑才能回來。)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③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①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讓學生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紅軍戰(zhàn)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5.教師小結(jié):戰(zhàn)士們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發(fā)和大家一起去挑糧,天黑了才回來,晚上還要研究工作,實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壞了他,就勸他不要去挑糧,可他還是堅持跟戰(zhàn)士一起去挑糧,戰(zhàn)士們看著心疼,就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了。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讀書、討論,知道了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擔,沒辦法去挑糧,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
(二)研讀讀課文,感悟理解。
這節(jié)課,我們再認真讀書,找找大家因為什么敬愛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擔。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請你們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研討。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悟理解。
請同學們找出有關(guān)的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看法。
(1)課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①朱德為了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就在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
②從“不料”這個詞看出朱德這樣做是大家沒想到的。從這句話能看出戰(zhàn)士藏扁擔是擋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糧,共度難關(guān)的決心。
(2)課件出示句子: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所以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②從“越發(fā)”這個詞看出大家更加敬愛朱德了。
③大家對朱德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④再聯(lián)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愛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險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
(三)總結(jié)談話。
讀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戰(zhàn)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擔。當大家看到“朱德記”三個字,被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而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朱德的扁擔》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艱苦奮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歲高齡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
(四)拓展。
關(guān)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你們課后收集有關(guān)他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五)指導書寫。
1.讓學生讀、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難寫的字。
2.小組研究書寫方法。
3.教師課件演示指導。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收集有關(guān)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輩的故事、名言。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8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題質(zhì)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
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
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
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4.提問:從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齊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問題: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糧食)
6.欣賞朱德同志條糧食的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7.齊讀描寫朱德形象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拓展:你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8.閱讀課文,想一想:
(1)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阎斓碌谋鈸仄饋砟兀?/p>
(2)從這個“藏”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戰(zhàn)士們對朱德的敬愛)
(3)后來,戰(zhàn)士們?yōu)槭裁从植徊亓耍?/p>
9.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問題,齊讀課文,邊讀邊解決。
(由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一起挑糧,同甘共苦,同時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10.總結(jié)課文,學生在課前對課題的提出質(zhì)疑,現(xiàn)在解決:
(1)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
(2)朱德為什么要挑糧?
(3)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帶領(lǐng)隊伍和毛澤東同志會師?
二、總結(jié)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
2.總結(jié)朱德同志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三、布置作業(yè)
回家把朱德的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朋友聽。
板書:
戰(zhàn)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
同甘共苦
我的聽課反思:
符老師教態(tài)很自然,很會引導學生,這篇課文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枯燥,但通過老師設(shè)計的精美幻燈片和精心的引導和提問,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課堂上,整堂課都是書聲朗朗,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合理、自然,時間把握非常好。設(shè)計的拓展問題相當好,并引導學生作答,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使學生訓練了說話、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9
作者:沈瀾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19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shè)計四
作者:沈瀾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guī)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guān)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墻. (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xiàn)在我國的農(nóng)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fā)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lǐng)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 和毛澤東領(lǐng)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視為眼中釘, 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jīng)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jīng)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jīng)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jīng)常親自帶領(lǐng)戰(zhàn)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zhì)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jīng)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jīng)濟聯(lián)系斷絕.
綿延:連續(xù)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jù)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zhàn)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zhàn)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 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 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yīng)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yōu)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fā)音.
(五)作業(yè)設(shè)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jié)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戰(zhàn)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嶇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zhàn)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xiàn)到了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guān)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guān)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zhàn)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zhàn)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zhàn)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xiàn)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jié)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guān)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zhàn)士脫肩浩蕩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zhàn)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zhàn)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指名書空,強調(diào)字的筆順.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zhí)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zhàn)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 ) 軍( ) 井( ) 肩( )
戰(zhàn)( ) 士( ) 擔( )
板書設(shè)計:
戰(zhàn)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guān)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zhuǎn)載自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10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08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shè)計五
朱德的扁擔(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lǐng)袖以
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lǐng)袖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3課 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二、 復習: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會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詞,下面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出示詞語:
同志 堅守 井岡山 粉碎 敵人 圍攻
必須 生產(chǎn) 一塊兒 山高路陡 翻山越嶺
扁擔 一擔糧食(指名讀、齊讀)
2、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并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一句話。(理解“堅守”:堅決守衛(wèi),不離開。堅守什么地方?)
三、細讀課文:
1、過渡:這篇課文的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朱德軍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板書:挑糧上山。)為什么要挑糧上山?
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2、紅軍去挑糧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學生交流
(1)出示句子: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指名讀、齊讀)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畫圖)”、“非常難走”理解。“五六十里”會有多遠?(把操場與六十里相比,等于300個操場)
(3)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zhàn)士們 ;下雨天,紅軍戰(zhàn)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 ;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zhàn)士們 ……
(4)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zhàn)士怎么樣?(團結(jié)、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3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4、(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你瞧,朱德軍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學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讓學生完成填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齊讀句子)
(1) 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 是的,朱德軍長沒有因為自己是軍長就穿的好一點,只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沒有因為自己是軍長就挑的少一點,他挑的是滿滿一擔;同樣的,他也沒有比別人少走一點路,他是和戰(zhàn)士們一起翻山越嶺(可以畫畫)。你能根據(jù)插圖和課文內(nèi)容用“一樣…一樣…一樣…”把朱德同志挑糧的場面描述出來嗎?
(3) 完成句式練習: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樣(穿著草鞋、戴著斗笠),一樣(挑起滿滿一擔糧食),一樣(翻山越嶺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 朱德同志雖然是軍長,但他和戰(zhàn)士們沒有什么區(qū)別。他平易近人,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戰(zhàn)士們看到敬愛的軍長這樣辛苦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請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然后來說說。
6、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學生交流。(聯(lián)系到挑糧的累)
7、是呀,這些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從“藏”字,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guān)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guān)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8、戰(zhàn)士們的想法有沒有實現(xiàn)呢?從哪個詞看出來?“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9、朱德同志為什么不睡覺連夜趕做,還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愿意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記”三個字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10、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xié)力,
粉碎敵人圍剿。
11、學到這里,你能說說朱德同志是一個怎樣的人?
1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四、指導學習生字:攻 記 勸
2、齊讀生字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說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五、作業(yè)
1、把《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板書: 朱德的扁擔
挑糧上山 以身作則
藏扁擔
連夜 趕做 同甘共苦
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guān)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zhuǎn)載自;id=11003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1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課文的一二兩個自然段。
3.指導書寫生字:守、攻、必、
二、教學重難點
學會部分生字詞,并能正確書寫所學生字。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教讀:扁擔的“擔”是輕聲
你見過扁擔嗎?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仔細看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扁擔上寫著“朱德記”三個字
(3)“記”就是記號、標記,現(xiàn)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嗎?
對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什么疑問呢?
小朋友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課文,從文中來找一找答案吧
2.聽老師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詞,根據(jù)學情,指名同學做“小老師”領(lǐng)讀幾個重點詞:
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儲備、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嶺、勸
(2)四人小組輪讀課文,同學間互相正音。
(3)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讀懂的;
(5)小朋友們真能干,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你覺得課文哪一段寫的最有意思、讀下來讓你腦中的問題最多?(引導學生質(zhì)疑)
(6)指名讀第3段,其余人邊聽邊想:讀了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會質(zhì)疑;a: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
b:朱德同志為什么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
c: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 ”三個字?
5.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切入口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為什么堅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糧,為什么要在扁擔上作記號?咱們就必須要來仔細讀一讀課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讀第一段,看看讀了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據(jù)生的回答,隨機講解“會師”(并隨及簡介背景);
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lǐng)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這兒就是指朱德同志帶領(lǐng)的隊伍與毛主席帶領(lǐng)的隊伍會合在一起了。這時隊伍壯大了,戰(zhàn)士們多高興呀!
(3)引讀第二句:讀了這一句,你看出什么來了?
(紅軍所處的位置很危險)
(4)想象一下:山上的紅軍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指名學生說。
b學習第二自然段:
(!)邊讀第二自然段,邊用“——”畫出描寫去茅坪挑糧所遇到困難的句子,可在重點詞下做記號。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會有多遠?
聯(lián)系生活:我們?nèi)钌嵬妫蠹s走40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一個來回不到這么遠的路。
“山高路陡”:師在黑板上畫出“高山”的簡筆畫,讓生體會山的高、險。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會怎么陡峭,紅軍戰(zhàn)士在這樣的山路上挑糧行走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zhàn)士們 ;下雨天,紅軍戰(zhàn)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 ;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zhàn)士們
……
(4)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zhàn)士怎么樣?(團結(jié)、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6)、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6.小結(jié):通過學習這二段,我們知道山高路陡,挑糧路上困難重重,但紅軍戰(zhàn)士們卻無所畏懼。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自己認真讀書,已經(jīng)解決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處咱們下節(jié)可再來學習。
7.學習3個生字
朱、志、岡、守
8.完成課堂作業(yè),書寫生字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guī)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xiàn)在我國的農(nóng)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fā)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lǐng)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領(lǐng)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jīng)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jīng)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jīng)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jīng)常親自帶領(lǐng)戰(zhàn)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zhì)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jīng)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jīng)濟聯(lián)系斷絕.
綿延:連續(xù)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jù)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zhàn)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zhàn)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yīng)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yōu)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fā)音.
(五)作業(yè)設(shè)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jié)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戰(zhàn)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zhàn)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xiàn)到了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guān)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guān)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zhàn)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zhàn)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zhàn)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xiàn)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jié)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guān)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zhàn)士脫肩浩蕩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zhàn)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zhàn)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指名書空,強調(diào)字的筆順.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zhí)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zhàn)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軍井肩
戰(zhàn)士擔
板書設(shè)計:
戰(zhàn)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紅軍革命根據(jù)地軍民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受到光榮的傳統(tǒng)教育。
教學重點:
1、 認識17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文中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紅軍革命根據(jù)地和與朱德有關(guān)資料。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出示扁擔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6 朱德的扁擔。
3、 齊讀課題,讀準輕聲音節(jié)“扁擔”。
4、 針對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二、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讀一讀,幫一幫。
3、教師抽讀: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5、 指名分段讀課文,大家評價。
6、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著默讀,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7、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自主質(zhì)疑。
8、 齊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作業(yè):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 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語卡片。
二、 介紹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介紹朱德,朗讀歌謠。
1、學生自主匯報搜集的朱德的資料,教師補充。
2、介紹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3、出示歌謠,學生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4、過度:
聽到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傳以久的朱德扁擔的故事。
三、 感悟課文。
1、出示扁擔圖片,朱德用這根扁擔做什么用呢?
(挑糧上山。)
2、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
(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讀出相關(guān)語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齊讀。)
3、出示朱德挑糧圖,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1) 學生讀句子,說說你理解了什么?
(2) “滿滿”一詞,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阎斓碌谋鈸仄饋砟兀?/p>
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饋。學生齊讀課文。
7、朱德和戰(zhàn)士們是怎樣挑糧的呢?
(1)指名朗讀。
(2)分組表演挑糧的過程。
(3) 自由組合表演。
8、戰(zhàn)士們這么做有沒有阻止朱德挑糧呢?默讀課文,指名反饋。
9、教師小結(jié):
朱德愿意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他。
10.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作業(yè):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第三課時
一、 復習。
用自己的話說說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
二、 學習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說詞,看誰說的多。
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師范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評學生的書寫。
三、 豐富詞語庫:
情不自禁 解決 浩浩蕩蕩 醒目
四、作業(yè):
聽寫字詞。
板書設(shè)計: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8個只識不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領(lǐng)袖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初步感悟革命領(lǐng)袖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zh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四、學習部分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反饋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1、回憶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2、讀詞語:扁擔布匹官兵仍然嚴密封鎖日理萬機
二、激趣導入,引導質(zhì)疑,整體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顧課文內(nèi)容,畫扁擔。
2、認識朱德的扁擔。
3、激疑: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兀?/p>
4、自讀二、三自然段,思考: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p>
5、全班交流。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貴品質(zhì)。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糧辛苦。
1、自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感受朱德挑糧辛苦。
2、圍繞“挑糧辛苦”,指導學生讀懂句子,并朗讀句子。
3、聯(lián)系第二白然段的第一、二句話,感受挑糧的緊迫。
4、再讀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感受朱德樂觀的精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勞累。
1、默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句子。
2、理解關(guān)鍵詞語,感受朱德工作的勞累。
3、朗讀相關(guān)句子,表達心中對朱德的敬佩之情。
4、聽課文錄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會戰(zhàn)士心中的驚奇、崇敬之情。
2、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官甩。
2、范寫“官”。
3、學生書寫生字。
板書設(shè)計:
9. 朱德的扁擔
敬佩
戰(zhàn)士們 朱德
(扁擔的圖畫)
藏 連夜做
崇敬
蘇教版第三冊13課《朱德的扁擔》的教學教案 篇15
課題 朱德的扁擔 課型 新授 案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 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課前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師 的 教 學 生 的 學 設(shè)計意圖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1、學生按老師指定的詞語進行朗讀。 2、學生朗讀課文 了解學生生字詞朗讀掌握的情況以及對課文的熟練程度。 1、過渡:我們上節(jié)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提問: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1、學生齊讀課題。 2、回答扁擔的作用以及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3、學生說對朱德的印象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xiàn)到了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7,戰(zhàn)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呢?從哪個詞看出來?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不料,朱德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大字。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讀課文,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然后集體交流 解釋詞語的意思。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學生找出文中相關(guān)的詞語。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集體交流。互相補充。 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們知道戰(zhàn)士們關(guān)心體貼朱德,朱德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樹立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對偉人的敬愛之情。 總結(jié)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guān)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樹立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板書設(shè)計 朱德的扁擔 戰(zhàn)士 藏 關(guān)心體貼 朱德 找 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