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過冬教學案例(通用3篇)
小動物過冬教學案例 篇1
(揭題后)
師:課前你們都認真地預習過課文,相信大家已經能讀準它們了。誰先來試試?其他同學認真聽,他讀得準確嗎?
生:寒流大雪北風
師:讀準了嗎?請你說說注意點。
生:“北風”的“風”是后鼻音
師:讀準了,還說清了注意點,真像位小老師。來,小老師領讀。
(生領讀,其他學生跟讀)
師:第二位小老師是誰呢?你坐得真端正,就請你吧!
生:蠟梅翠竹蒼松,其中“蒼松”是平舌音、后鼻音。
師:其他的字呢?
(生搖搖頭表示沒有話說了)
師:誰還有補充?
生:我有補充,“翠竹”的“翠”是平舌音,“竹”是翹舌音。
師:謝謝你的補充,那你們兩個一起做小老師領讀吧!
(生2、生3領讀,其他學生跟讀)
……
(接著又進行了同桌互讀互糾和開火車分層朗讀詞語)
教學反思:
一、關注學情
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tài),它包括學習興、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關注學情就是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而無視學情,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們總是在揭題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殊不知,學生經過每天早讀、課上的練讀,已把課文讀了幾千遍,已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而我們還在讓學生再一次讀,這可不是在浪費時間嗎?教學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靈活改變了教學方法,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勵學生課前主動預習。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每個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教師對學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學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分析了學情,研究了學情,教學才有相應的對策,才有具體的方法。如果教師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無視學情及其發(fā)展變化,一味機械套用教學預案,教學就會事倍功半。
二、強化預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yǎng)成好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而把預習當人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預習環(huán)節(jié)正逐漸談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讀課,很少有孩子在課前讀讀課文,預習預習,所以孩子們實際上不知何為預習,怎樣預習。預習有何意義。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強化預習,教給預習的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預習的愿望。
小動物過冬教學案例 篇2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借助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小動物過冬的知識。動物過冬有許多種形式,而每種形式都是其生理特征和環(huán)境因素相結合的結果。但動物過冬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課文給我們介紹的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為代表的3種動物的過冬方式。
教學目標:1、了解小動物過冬的常識,教育學生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小動物。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3、認識5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知道3種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謎語導入,讀前質疑。
1、猜謎語:
雪花來臨,什么季節(jié)到了,冬天到了,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冷的冬天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快樂讀書屋,到動物的王國里,了解一下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課件)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文前提示,質疑:青蛙、小燕子、小蜜蜂是怎樣度過冬天的呢?
(1) 自讀提示
(2) 讀了文前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3) 學生匯報:我知道了課文寫了三種小動物過冬;我還想知道這三種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
三、抓住要點,閱讀理解
師:同學們讀書才會有收獲,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問一起走進課文吧!
1、看拼音自由讀,閱讀提示:讀準字音,不添字、加字、改字。
2、看漢字讀,把句子讀通順,讀的不流暢的地方,可以用反復朗讀的方式來解決。
3、指名讀,生評價。
4、默讀,畫出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5、交流匯報。
6、這3個小動物為什么這樣過冬呢?
7、交流匯報。
8、師板書。
9、師小結:遷徙、冬眠、和儲備糧食是小動物自身的特征和生存環(huán)境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過冬方式。
10、分角色朗讀。
四、拓展延伸:1、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嗎?
2、師介紹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課件)
3、認讀生字。(課件)
五、拓展延伸,推薦文章。
1、師講故事
2、老師推薦課外閱讀《奇妙的蜘蛛網(wǎng)》一文。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匯報交流。
六:總結:同學們,大自然是美麗的,神奇的,更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就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許多奧秘。
這節(jié)課在快樂讀書屋里我們不怕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快樂,更感受到了動物世界的奇妙與精彩。
老師希望大家能成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因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游,你一定會其樂無窮的。老師給大家推薦幾本書籍:《動腦筋爺爺》、《十萬個為什么》、《中國動物故事集》、《少年科學》。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能瀏覽到這些書籍。
最后讓我們在《快樂讀書屋》的兒歌中結束今天這節(jié)課。
字鋪地,詞刷墻,句做頂,段是門,篇當窗 ,字詞句段篇,蓋成一座讀書房,讀書屋里知識多,多讀會想才快樂!
小動物過冬教學案例 篇3
一.本課目標
1.能在具體語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達的主旨。
2.能正 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4.知道小動物過冬的方式,產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愿望。
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產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那些動物的故事?
生: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故事
師:為什么說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
生:它們常常和我們在一起。
師:誰能用“常常”說一句話?
二、情景導入
師:你們現(xiàn)在冷嗎?
生:有些冷了。
師:我們怎樣過啊?
生:穿衣服、襪子、鞋子等。
師:那么,小動物是怎樣過得呢?
(一)學生朗讀課文、討論
師:誰來說說:小燕子石怎樣過的?
生:它們飛到南方去了,南方暖和,蟲子多。
師:誰來讀一讀相關的句子?
生:(朗讀第二節(jié))
師:你們還知道有那些鳥兒也去南方的?
(二)師生合作朗讀:師做燕子、生做青蛙
師:青蛙哥哥,你睡了一個冬天不餓嗎?可別把身子餓壞了!
生:不會的,我先吃得飽飽的,在泥土里睡覺,一點也不餓。
師:哦,這我就放心了。對了,這叫冬眠。
生:對、對!
師:還有什么像青蛙一樣冬眠的?
生:蛇
(三)誰像老師一樣,做一只小燕子,去問問小蜜蜂?
一部分讀燕子,一部分讀蜜蜂
師:冬天沒有鮮花,蜜蜂是怎樣戰(zhàn)勝困難的?
生:它早就把糧食藏好了。
三、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師:你們喜歡著三個小動物嗎?為什么?
生:它們有禮貌,它們互相關心。
小結
小動物們多聰明啊!各自都有各自巧妙地辦法來過寒冷的冬天。其實動物的本事可大了!所以我們要多讀多學,來了解我們生活的大自然是多么神奇!
四、板書設計
過 冬 方 式 多 種 多 樣
燕子——飛到南方過冬
青蛙——冬眠
蜜蜂——儲存
自 然 奧 秘 等 你 探 究
課后反思
1.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讀"的方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體動作來組織兒童的思維,促使他們深入體驗角色的情趣變化。
2.圍繞課文語言拓展思維的對話,通過對話賦予了課文情趣性,讓學生愉快輕松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