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
第六課 擺的秘密教材簡析:本課以擺為切入點,通過對擺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知道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了解擺的運動規律,意識到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能從“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擺提出問題,學會使用簡單儀器進行定量觀察,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的探究性實驗,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和歸納、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自然奧秘的志趣和科學精神。課型:探究分析課學習目標: 1.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試驗,在學習活動中能設計簡單表格記錄實驗數據,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并將探究結果與假設相比較。2. 通過學生學習活動,學生能做到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換意見,愿意合作與交流。3.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知道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初步認識機械能的轉化。學習重點:學生探究擺擺動快慢的學習活動。學習難點:學生對擺在擺動過程中能量轉化的認識理解。學習準備:資料準備:有關伽利略研究擺的秘密的圖片文字資料;教師為每組學生做好相應準備分組探究合作實驗材料:方座支架、塑料封皮書夾附帶金屬貓眼、長短不一(20cm、40cm、10cm)、粗細相同的線繩三根、長短相同、粗細不同的線繩2根、量角器、金屬墊片6個、計時秒表、橡皮泥、科學記錄表格演示實驗材料:傅科擺模型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修改一、導入新課:教師出示伽利略觀察探究教堂大燈的資料,結合學生已有經驗交流生活中類似擺擺動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次課堂學習活動。二、學習新課:1.教師指導學生自由制作一個擺,進而發現擺的秘密探究學習活動。教師出示一個單擺,講解使學生認識擺的基本結構,出示分組實驗材料,積極引導學生自由制作一個單擺。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制作。教師指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制作單擺的學習活動,提示學生主動發現不同擺擺動次數不一,進而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擺擺動次數學習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設計實驗方案,進一步出示分組探究實驗材料和科學記錄卡,引導學生驗證自己的觀點。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活動,提示學生做好實驗記錄,多次驗證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匯報、整理分析實驗學習活動發現,提示學生互相補充、相互借鑒、資源共享,在充分交流發言的基礎上,小結歸納: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與擺線的長短有關。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了解擺在擺動過程中能量轉化的學習活動。教師提出問題:“擺為什么能長時間不停地擺動?過一段時間后為什么會慢慢地停下來?”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并描述擺擺動現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擺擺動縮略圖,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想象,進行大膽想象,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從中發現擺擺動時遵循的規律,進而將研究擺在擺動過程中能量的轉換。教師指導學生充分交流討論,歸納學生的發現:擺首先在外力的作用下運動起來,并長時間不停地擺動,從最高點到最低點,然后再到另外一個最高點,這樣反復運動,并在一段時間后,又慢慢停下來。從而對擺擺動形成認識:靜止的擺在外力的作用下開始擺動,在擺動過程中能量不斷轉化,一段時間后,擺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來。3.教師指導學生自由制作活動:制作一個“聽話”的擺,即制作一個10秒鐘擺動10次的擺。教師引導學生也可自己確定擺動時間和擺動次數,引導學生先制訂制作方案,小組闡述制作想法后再動手去做。三、拓展延伸:教師出示傅科擺模型,介紹制作方法(將擺錘做成沙漏),引導學生觀察沙跡的路線,認真記錄發現,積極思考原因,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1、學生學習教師出示的資料,結合已有經驗交流生活中類似擺擺動的現象,激發學習興趣,了解本次課堂學習活動內容。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由制作一個擺,進而發現擺的秘密探究學習活動。學生觀察學習教師出示的單擺,傾聽教師講解,認識擺的基本結構,利用教師和自身準備的分組實驗材料,進行自由制作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制作單擺的學習活動,在教師提示下發現不同擺擺動次數不一,進而激發進行探究擺擺動次數學習活動。學生大膽猜想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設計實驗方案,進一步利用分組探究實驗材料驗證自己的觀點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生交流匯報、整理分析實驗學習活動發現,學生間互相補充、相互借鑒、實現資源共享,在充分交流發言的基礎上,認識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與擺線的長短有關。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認識了解擺在擺動過程中能量轉化的學習活動。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觀察并描述擺擺動現象。通過觀察學習擺擺動縮略圖,認真思考,展開豐富想象,進行大膽想象,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從中發現擺擺動時遵循的規律,進而將研究擺在擺動過程中能量的轉換。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學習歸納,描述擺擺動現象,認識擺擺動的科學道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制作一個“聽話”的擺的自由制作活動。學生制訂制作方案,闡述制作想法后再動手去做。3、學生學習觀看教師出示的傅科擺模型,了解制作方法,觀察沙跡的路線,認真記錄發現,積極思考原因,激發探究學習興趣,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學生從伽利略的故事中感悟科學家的科學探索精神,使學生意識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科學發現來源于細致的觀察、敏銳的思考、嚴謹的實驗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從而受到科學精神教育。結合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什么是擺(二)教師學生提供創設一個開放的制作活動空間,鼓勵學生不局限于準備材料,自己設計、制作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根據生活經驗制作帶有創造性的科技作品能力。教師創設開放、自由、多維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設計不同方案研究問題從而認識擺的秘密。培養學生做科學記錄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經歷擺從靜止到運動,再由運動到靜止的過程,通過觀察與思考、猜想與假設,使學生初步意識到擺在擺動過程中能量是不斷轉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