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2
2、學生猜測引起巖石模樣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根據學生的猜測來選擇實驗。
1、冷和熱的作用。
⑴ 猜測用酒精燈加熱巖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溫度的變化對巖石的作用),巖石會發生什么變化。
⑵ 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冷熱對巖石的影響。
⑶ 有什么現象產生?
⑷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2、流水的作用。
⑴ 猜測將幾塊巖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劇烈晃動,巖石會有什么變化。
⑵ 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水的沖刷對巖石的影響。
⑶ 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⑷ 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3、植物的作用。
⑴ 演示實驗:向杯內倒入石膏糊,撒上幾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將結成塊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盤子。
⑵ 出示豌豆發芽后的石膏(提早準備的)。
⑶ 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⑷ 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4、小結,延伸。
⑴ 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⑵ 現在我們能夠解釋山上的巖石為什么布滿了裂縫,山腳下為什么堆滿了碎石了嗎?
⑶ 我們能描述巖石風化的過程嗎?
⑷ 推測一下這些碎石再繼續變化,會成什么樣呢?
三、風化作用改變了地形地貌
1、巖石的風化改變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許多美麗的景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關圖片和資料,師生共同欣賞分析成因。
四、課外拓展活動
我們的家鄉有沒有特殊的地質景觀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請課后好好去搜索調查一下吧!
第四課 土壤中有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教學難點】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為學生準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鏟子、塑料盒、報紙、放大鏡、去掉上部的透明飲料瓶、鑷子、小棍、水、牙簽等。
教師演示:有關圖片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整塊的巖石風化成碎石,碎石繼續變化就會變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這些顆粒又是怎樣變成土壤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