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2
2、學生猜測土壤是怎樣形成的。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一下吧!
1、觀察新鮮濕潤的土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把土倒在紙上進行觀察。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觀察?我們觀察到了什么?
小組觀察后交流,并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2、觀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它們的大小嗎?
小組觀察后交流,并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資料閱讀:根據顆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這些統稱為巖石的微粒。沙礫(小石子)直徑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
圖片或課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礫、沙、沙粉和黏土顆粒。
3、觀察土壤的沉積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們發現了什么?
攪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靜置一段時間,我們又看到了什么現象?
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試著解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順序?再做一次驗證自己的想法。
小組觀察后交流,并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4、延伸、小結。
土壤里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物質嗎?(腐殖質、鹽分)
現在我們能解釋土壤是怎樣形成的了嗎?
三、土壤和生命
1、討論。
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我們怎么解釋這一觀點?
2、說說土壤和生物之間的關系?
四、課內閱讀, 資料庫<我們的土壤媽媽>
五、布置作業:
1、 土壤和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糸?
六、課外活動:
1調查了觧農民為什么珍昔土地?
七、板書設計
五課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
侵蝕使地表的地形地貌發生改變。
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擬實驗來探究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用文字、圖畫、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描述實驗中的現象。
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在小組內交流結果和想法。
設計模擬實驗,探究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注自然界的侵蝕現象。
【教學重點】認識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作用。
【教學難點】設計模擬實驗,探究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扎孔)、水。
教師演示:雨水侵蝕土地的圖片或錄象、介紹實驗操作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