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上冊《數字的用處》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正負數(一)
本專題是在四年級初步認識正負數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正數與負數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教材創設了比賽計分看勝負的情境,而比賽勝負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材正是借助這一情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認識負數的作用。在勝負的比較中,學生可以利用生活經驗得出1和-1抵消,由此得出結果。
正負數(二)
在四年級初步學習了正負數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本內容借助利用不同的基點刻畫水位的情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的意義,體會“0”的相對性。教材中給出的是某市水文站發布的汛情資料,學生可能對其中的術語不熟悉,如,警戒水位、歷史最高水位,需要教師通過相應的媒體、圖片資料或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等,幫助學生理解。為了防止水患,一般在河流的堤壩上都有一個警戒水位,如果水的高度超過了警戒水位,就應提防小心,采取措施。歷史最高水位,是指歷史上達到的最高的水位,它往往比警戒水位要高。(1)鼓勵學生以0米為0點,畫出折線統計圖直觀地表示水位的變化情況。(2)以警戒水位為0點,用正負數表示每天水位比警戒水位高出的情況。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首先看懂“-0.20”“+0.60”的意思,然后嘗試填出其他值。通過填一填和說一說,學生將體會到“0”的相對性,有時可以人為規定0點。(3)鼓勵學生以警戒水位為0點,畫出折線統計圖直觀地表示水位的變化情況。在制圖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負數的點怎么描的問題,教師可以在鼓勵學生嘗試的基礎上加以指導,說明描的方法與正數的點是一致的。對于有負數的點的作圖,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嘗試,但不作為基本要求。作完圖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上面的兩幅統計圖進行比較,學生會發現它們的形狀是完全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