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例(十二冊數學全冊教案)
教學要求:使學生能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出相應的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新。
1、 復習題。
在一幅地圖上,10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千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 引入新課。
上面我們學習的比例尺,除了數值比例尺外,還有線段比例尺。這節課,我們應用學習的比例尺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 教學新課。
1、 教學例5
說明:如果我們知道了一幅圖的比例尺,就可以根據圖上距離求出實際距離,或者根據實際距離求出圖上距離。
出示例5,讀題。
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按照比例尺的關系式,你認為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較好?
指名口稱解答過程,老師板書。
2、 教學“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誰能解答?
三、 鞏固練習
1、 做“練一練”的題。
學生在練習本上的角答。
2、 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先量一量,說出圖上距離各是多少厘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求出實際距離各是多少。
四、 課堂小結
通過線段比例尺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么?
五、 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5、6題。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7、8題。
教學后記:
(五)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內容:教材第39-41頁例1-例3,“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能依據正比例的意義間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鋪墊
1、 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 速度 時間 路程
(2) 單價 數量 總價
(3) 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
2、 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今天,我們先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二、 教學新課
1、 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
讓學生觀察表里兩種量變化的數據,思考。
(1) 表里有哪兩種數量,這兩種數量是怎樣變化的?
(2) 路程和時間相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這兩種量變化有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提問:這里比值5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它的數量關系式?)
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 教學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學生按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學習例2,然后把你學習中的發現綜合起來告訴大家。
學生觀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問,這兩種數量的變化規律是什么?你是怎樣發現的?
比值1.6是什么數量,你能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嗎?
誰來說說這個式子表示的意思?
3、 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像例1、例2里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怎樣的關系呢?請同學樣看課本第40頁最后一節。
4、 具體認識
(1) 提問:例1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2里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
(2) 做練習八第1題。
5、 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思考/
提問:怎樣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請同學們看一看例3,書上怎樣判斷的,我們說得對不對。
強調:關鍵是列出關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