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確定位置 2、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精選2篇)
第四單元 確定位置 2、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篇1
1、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1)
教學內容:教材54頁的例1和練一練,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東(西)、南偏東(西)的含義,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
2、使學生經歷描述物體方向和距離的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眼光觀察日常生活現象,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學習需求
1、出示例1的場景圖
談話:這是一艘輪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場景圖,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相機介紹:在平面圖上也常用“n”表示方向北。
提問:燈塔1和燈塔2一個在東北方向,一個在西北方向,都偏離了正北方向,但偏離的角度一樣嗎?從圖上能看出來嗎?
2、教師引導,揭示課題。
二、學習描述物體的方向和距離
1、學習用北偏東若干度、北偏西若干度描述物體的方向。
介紹:實際上,在野外或圖上確定位置時,常把東北方向叫做北偏東,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
提問:現在你能說說燈塔1和燈塔2在輪船的什么方向嗎?
出示教材例1中的平面圖。
談話:這幅平面圖正反映了這艘輪船航行的情景。從這幅圖上,你又可以看到一些什么?
啟發學生認識到:燈塔1在輪船北偏東30°方向;燈塔2在輪船北偏西55°方向等等。
追問:這樣來描述物體的方向有什么好處?
2、學習求圖中物體間的實際距離。
談話:為了更加精確地表示物體的位置,僅有方向還不夠。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還需要什么?
追問:燈塔1到輪船的實際距離你能算出來嗎?說說你打算怎樣計算?
啟發學生量出燈塔1到輪船的圖上距離,并根據比例尺算出燈塔1在輪船北偏東30°方向的多少千米處。
集體交流計算結果,讓學生完整地說出“燈塔1在輪船北偏東30°方向的6千米處。”
3、小結。
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歸納:知道了方向和距離,就能更加準確地確定物體的位置。
4、完成“練一練”
第1題可以讓學生口答。
第2題讓學生先獨立測量計算,再組織交流。最后引導學生完整地說出“燈塔2在輪船北偏西55°方向的8千米處。”
三、聯系實際,讓學生在應用中進一步掌握方法
1、做練習十二第1題。
先讓學生在圖上指出北偏東、北偏西,再指出南偏東、南偏西等方向,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校到少年宮有500米的距離,推出圖上第一小格表示100米距離,并試著完成填空,最后組織全班交流。
其中第(2)~(4)題填方向時,只要求填偏東或偏西方向即可。
注意要讓學生完整地說出少年宮、科技館、新華書店、郵局等場所相對于學校的方向和距離。
2、做練習十二第2題。
讓學生獨立測量、計算、填表,再集體交流,然后讓學生完整地說出荷花池、玉龍潭、飛霞閣相對與林峰塔的方向和距離。
在填方向時,不僅要填出北或南、偏東或偏西,還要填出偏東或偏西多少度。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總結一下,你已會用哪些方法確定物體的位置?
課前思考:
每次看潘老師的教學設計,都覺得思路好清晰,這節課主要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東(西)、南偏東(西)的含義,學會用“北偏東(西)多少度、南偏東(西)多少度”的方法更準確的表示方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計算,使學生體會到根據方向和距離能更準確地確定物體的位置。單從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來看,學生應該不難掌握.
課前思考: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東(西)、南偏東(西)的含義,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
仔細閱讀了潘老師的教案及教材后,我想我們要多從學生角度思考:學生在學習時會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思考一:在例題1的教學中,估計有很多學生對于“燈塔1和燈塔2在輪船的什么方向?”會有困難,如果只是讓學生思考燈塔1和燈塔2在平面圖的哪個位置,一般沒有什么問題。因為學生可以根據平面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分析,但現在要思考燈塔在輪船的什么方向時,參照物發生了變化,所以這里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交流,要讓學生理解如何思考,以什么為參照物。
思考二:雖然我們有現成的配套光盤可以使用,但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是需要很好地利用黑板,發揮教師的示范指導作用。如:例題1中需要測量燈塔1和燈塔2的具體位置,這時就需要我們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用量角器測量角度。因為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早已將測量角的度數遺忘了。
思考三:練習十二的第2題綜合性較強,融入了本課時所學內容,教學中,我們還是要放慢節奏,降低教學重心,關注學生困難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課前思考:
這是小學階段確定位置章節中最后一個內容,學生要綜合運用方向、比例尺、角度等知識來解決認識這個章節的內容,所以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具體方法。
在這課時中,主要讓學生認識到要從方向和距離兩個方面來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而描述方向時要比學生原來認識的八個方向更具體,要說清楚( )偏( )方向( )度。在描述距離時,學生需要測量圖上距離再根據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
但教材上設計的配套習題比較少,而教師又不便自己編題,只能到課外其他練習上找相關配套內容進行補充。
再請教組內老師一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在看到這個教材時就有這樣的想法,查了教參,好像沒有明確的規定,而教材上是說:東北方向也叫做北偏東,這樣也就只有4種不同的說法,但我心中還是有疑惑,所以請教大家:北偏東30度,因為角度比較小,這樣說比較順,如果北偏東80度時,是否可以說成東偏北10度?是否可以這樣說?如果可以的話,是否以45度為分界線?
課后反思:
由于這堂課的知識點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基本掌握得不錯,雖然練習中的第2題不要求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據原有的認知已經會量了。在做這題的時候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把米換算成千米,主要是做題太匆忙,沒有仔細看表格。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學生完成的很不錯,個別學生在表示方位時沒有將度數一起寫上去,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課后反思:
課前在思考本課時的教學活動時,我想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可能是角的度數的測量。結果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由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東北方向可以理解為北偏東,也就是說測量角的度數時找錯了角,變成離正東方向多少度。所以關鍵還是要將形成的這個角找到,而且量角器測量時也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將0刻度線對準正北方向,然后看度數,或者將90°的刻度線對準正北方向,然后用減法計算這個角的實際度數。
看了高教導提出的這一想法后,我想這里可能涉及到以什么為標準(參照)的問題,如教材上將東北方向稱為北偏東是以正北為參照,如果換成東偏北就以正東為參照來思考。當學生能理解以什么為參照的情況下,那么對于這兩種說法都能正確理解,否則可能會產生混淆。
課后反思:
今天教學了“確定位置”的第一課時“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方向(包括度數)、算實際距離、用上面的信息完整說說物體的確切位置,學習過程中,出現北偏東30度有的學生說東偏北60度,首先讓學生理解這是同一個方向,說法都對,我們通常以南北為基準,以南北為主方向、以東西為輔助方向。
課后反思:
22日上午數學、英語期中練習,下午語文期中練習,語文結束后安排的是自習課,但由于4月23日要外出,所以將這個內容調至22日下午自習課上。學生比較疲憊,自己也比較疲憊,所以總體感覺效率比較低下。
由于二年級俞老師賽課的內容就是認識方向,是我這節課內容的基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先復習了八個方向,先復習東南西北這4個方向,再認識東南西北這4個方向之間的方向是有區域范圍的。然后引向新課,讓學生先用原來的知識確定位置,在這基礎上認識新的表示方法,并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新的表示方法從方向與距離兩個方面來確定位置,比原來描述得更精確。在課前思考中我提出的疑問,在外出期間與其他學校老師談論起,大家一致認為東北方向就是北偏東幾度,不要說成東偏北幾度,不管偏過的度數是多少。因為生活中習慣上是以南北方向為標準來認方向的!
第四單元 確定位置 2、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篇2
教學內容:教材55頁的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二的第3--5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究根據給出的方向和距離在平面上畫出相關物體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據給出的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準確畫出相關物體的位置。
重點難點: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以燈塔為中心的平面圖。
(1)以燈塔為中心,燈塔的上、下、左、右分別表示什么方向?
相機指出:東——e 西——w 南——s
(2)在圖上指出北偏東、北偏西、南偏東、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燈塔北偏東40°方向20千米處是清涼島,你能在圖上表示出清涼島的嗎?這節課我們就研究根據給出的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準確畫出相關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開
1、明確清涼島的位置。
(1)題目中告訴我們清涼島在哪里?
(2)你能在圖上指一指清涼島的大致位置嗎?
自己在圖上指出來,并和同學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圖上畫出清涼島的位置呢?
在小組中討論后全班交流。
使學生認識到要先畫出表示方向的射線,再確定燈塔到清涼島的圖上距離。
(2)怎么畫出北偏東40°的射線?
各自用量角器在圖上畫一畫,邊畫邊思考:應該怎么擺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數?
指名上黑板畫,注意引導學生正確擺放量角器。
讓學生說說畫表示方向的射線時要注意什么?
(3)怎么確定燈塔到清涼島的距離?
圖中告訴我們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涼島在北偏東40°方向20千米處,圖中清涼島的位置在燈塔處沿北偏東40°方向的射線幾厘米的地方?怎么想?
各自計算后指名匯報:20÷5=4(厘米)
追問:為什么用20÷5就是圖上距離了?
引導學生在圖上標出清涼島的位置,并與同學交流。
3、試一試
(1)出示題目要求:在燈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處是紅楓島,你能在圖中表示出它們的位置嗎?
(2)各自獨立完成。
(3)組織全班交流,重點交流畫南偏西30°方向的射線的方法和所確定的位置。
三、練習
1、討論“練一練”。
(1)看圖說一說:圖上熊貓館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離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園呢?
自己先算一算實際距離,然后與同座位的同學說一說。
匯報交流:熊貓館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離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來的?連起來怎么說?
孔雀園呢?
引導學生說出:熊貓館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處。孔雀園在猴山南偏東35°方向90米處。
(2)蛇館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處。怎么在圖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圖上畫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線,再算出圖上距離,最后標出蛇館的位置。
練習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體的畫法。
2、討論練習十二第3題。
(1)出示題目,理解題目所包含的信息。
(2)飛機a在機場的什么位置?
(3)飛機b、c、d、e分別在機場的什么位置?你能在途中表示出這四架飛機的位置嗎?
各自在圖上表示出來,然后匯報交流。
四、小結
五、作業:
練習十二第4題和第5題。
課前思考:
這節課主要讓學生能根據給出的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準確畫出相關物體的位置。對于量角器的使用,我想學生基本上都會,有個別學生可能遺忘,也有個別學生是中途轉學過來的沒學過,所以在課前我讓還不會使用量角器的學生去請教其他學生或老師。在課上我想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怎樣擺放量角器以及具體畫的時候要注意的地方:要先根據給出的表示方向的條件,從觀測點起畫出一條射線,再根據比例尺和實際距離計算出相應的圖上距離,最后再做調整,需要提醒學生的是注意要在圖上標出所表示的方向度數和距離的長度。
在做練習第3題的時候要先通過實物投影幫助學生弄懂在雷達屏幕上表示位置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去完成。
課前思考: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位置的基礎上,教學根據“北偏東(西)若干度”“南偏東(西)若干度”等表示方向的詞語,以及相應的實際距離來精確地確定物體在平面圖中的位置,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因為有了前一課時的學習,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潘老師在出示例題2的平面圖后,先讓學生說說對圖中信息的理解,然后放手讓學生討論怎樣在平面圖上畫處清涼島的位置。,接著通過學生交流和教師的板書使學生明確具體的畫法。聯系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的實際情況,估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通過自己的思考正確畫出清涼島的具體位置。所以在教學中,還需要關注一些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然后及時調整教學。
鞏固練習部分主要完成教材提供的練習十二的第3-5題,每一題都需要讓學生掌握方法,做到真正理解。第3、4題都是已知物體的實際位置,要學生表示圖上該物體的位置,而第5題正好相反,所以可能有些學生會不知如何思考,需要及時點撥。
課前思考:
例題2與例題1正好相反,例題1是根據平面圖讓學生根據平面圖從方向和距離兩個方面來說說物體的實際的位置。而例題2則是根據物體的位置描述在平面圖上畫出具體的位置。所以例題1是例題2的基礎,只有充分理解了描述位置的這兩個要素的含義,學生才能靈活掌握兩個例題的要求。
細細分析潘老師設計的教學預案,思路很清晰,通過對平面圖的分析、對已知信息的分析討論,學生能正確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并通過操作畫出物體的位置。這一連串的操作,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一步一步很有秩序地完成。
例題2后面配套的相應習題比較豐富,有層次,且與生活緊密結合,是學生感興趣的題材。
課后反思:
在前一節課中,有部分學生測量角的度數出現了問題,所以在今天這一節課中學習例題2時,我適當放慢了腳步,重點講清如何利用量角器確定表示方向的射線。如果北偏東或北偏西,那么要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的直線重合;如果南偏東或南偏西,那么要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正南方向的直線重合。課中加強了對學習困難生的單獨輔導,同時借助視頻展示臺投影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講評,及時糾正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另外還組織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練習情況。整節課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課后反思:
在描述一個物體在觀測點的準確位置時要有角度要進行量角;如果給出了這個物體在觀測點的準確位置要能夠進行繪制,難點是畫角。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時,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先讓學生測量燈塔北偏東40度的方向,學生嘗試畫完后一起總結量角器應該怎樣放,并請學生在實物展臺進行演示。得出量角器應該這樣放:量角器的中心要和觀測點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和方向標中正東的線重合。這個地方進行得比較慢,以幫助那些理解得慢的同學。在學生都掌握后,提醒學生注意“點對點、線對線”,雖然較慢,但是方法學生已經學會。再讓學生思考如何確定距離?通過線段比例尺和實際距離學生很快計算出相應的圖上距離。在學生實際畫圖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錯誤,有的學生度數沒有標,有的學生沒有標明距離等。
課后反思:
例2的教學主要是量角器的擺放問題,學生由于長時間沒有測畫過角了,況且此處的測畫的尺都是豎著放的,有些學生不會測畫,只得用電腦演示和板演。也有學生說可以橫著放,用度減去60度,就是北偏東30度了。雖然教學時,強調了測量方法,但練習中還是有一小部分學生對尺上的內外刻度不能正確選擇好,畫出的北偏東20度變成70度了,自習課上又加強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