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③學生交流內心的感受和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注意點撥引導。
預設一:
課件出示: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a.學生交流朗讀感受。
b.“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這里的“一樣”指的是什么?
c.“看到她的表情”,我會想到些什么呢?
d.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預設二:
課件出示: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a.讀了這段話,哪些詞語觸動了你的心,為什么?
b.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什么樣子的?
預設三:
課件出示: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a.“凄涼”是什么意思?
b.你不覺得這句話有問題嗎?(為什么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設計意圖:“讀令你感動的語句”,充分發揮了文本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讓學生在朗讀感悟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認識得到提升,心靈受到震撼。]
二、放飛想象,再現文本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讀著讀著,你的腦海中很自然地會浮現出一幅幅感人的畫面。
2.如果讓你給課文配上插圖,你覺得可以配上哪些圖畫,為什么?
3.師生交流。
(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創意表達。)
[設計意圖:給課文配插圖的過程,既是學生深入文本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文本解讀外化的過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讀得進,用得出。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都得到歷練。]
三、超級鏈接,豐富文本
1.齊讀課文的第一節。
2.師激情:同學們,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國家每年都有近四十萬中華兒女拋家離子,遠渡重洋,他們獨自承受骨肉分離、孤獨無依的痛苦。他們何曾不想孝敬雙親、享受天倫?他們何曾不想回歸祖國、報效祖國?著名歌唱家張明敏演唱的一曲《我的中國心》唱出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3.課件播放《我的中國心》。
4.學生自由朗讀歌詞,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深情誦讀: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心中一樣親。
6.設境寫話。
⑴同學們,讀過這首歌詞,再回首課文《懷念母親》,你不想對誰說些什么嗎?
⑵學生自由寫話,配以舒緩的音樂。
⑶師生交流。
[設計意圖:“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時空,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四、布置作業,延伸文本
1.寫一篇讀后感。
2.學唱《我的中國心》。
3.閱讀季羨林的著作《留德十年》,繼續深入體驗季先生對祖國,對母親的真摯的思念之情。
附板書設計:
6、懷念母親
生身母親 祖國母親
無論何時何地,心中一樣親
【特別建議】
季羨林先生是散文大家。這篇《懷念母親》是他留德十年的內心寫照,文中既有真摯的情感之美,又有清新自然、淳樸清純的語言韻味,讀之如品陳年佳釀,醉意濃烈且又芳香四溢。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真切體驗作者的“綿綿思母意,悠悠愛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