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教案和說課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理解讀懂課文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老人是如何幫助“我”學會拉小提琴的,體會“我”對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理解讀懂課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老人不僅幫助我步入音樂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體會老婦人語言的魅力。
課前準備 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月光奏鳴曲》,談話導入。
同學們,剛才你們聽的這首小提琴曲美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位小提琴手的成長歷程。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2、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提煉主線
1、讀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說說我在音樂方面發生了什么變化。
幻燈出示內容。請兩位同學來讀一讀。你們發現開頭和結尾中的“我”有什么不同嗎?
2、再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概括“我”發生變化的原因。
a、默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邊用心地默讀,一邊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樣相識的?他從老人那里,獲得了什么?
b、交流匯報:作者和老人是怎樣相識的?作者從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老人對作者的鼓勵、關愛之情,是通過什么傳達出來?
四、以點帶面,品讀文本
1、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在文中畫出來。
2、老人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這些話,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老人為什么這么說。
3、再讀課文,說說老婦人的稱贊和鼓勵使“我”發生了什么變化?
4、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況下說了什么?把這句轉述句直接改成老人說的話。
五、小結課文,布置作業
1、其實老人不僅用自己的語言給作者鼓勵給作者信心,她還用自己的眼神用自己行動帶給作者更多的鼓勵與關愛,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同時希望同學們也把自己學文的感受寫在課本上,下節課和大家一起交流。
2、布置作業。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
b、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復述課文的一個場景
方式:①在語言創新、添加、改造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重組講述;
②直接記憶式情感誦讀原文。
《唯一的聽眾》說課設計
南師附小:江 鵬
一、說教材:
《唯一的聽眾》是人教社實驗版第三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愛”為旋律,演繹了人間“真情”的美好。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我”初學小提琴時,拉的琴聲就像是鋸床腿,后來在一位知名音樂教授的幫助下,逐漸樹立了信心,最后能夠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的事情。贊揚了老教授精通教育之道和真誠、無私助人的高尚品質,同時表達“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這篇課文較長,主要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我”心理活動和行動的變化,另一條是老教授神態、語言的變化!督虆ⅰ飞险f此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雖然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一些學習寫人文章的方法,部分學生能夠獨立勾畫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以及外貌的語句,能通過抓住重點詞、聯系上下文,進行對比等多種方法理解文章內容。但對于我班孩子而言,要理清此文線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備課時,我一直思考:如何找準一個突破口?如何做到崔巒先生所說的“對小學生來說,應長文短教,深文淺教;課忌面面俱到,能一課一得,一課兩得即可……”于是基于本課的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學情分析,我確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