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學習“漁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內容
1.課件顯示相關的重點句
①“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從這句話可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們的健康,一事當前先為別人著想,充分體現漁夫的美好心靈。
②“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創傷。母親死后的慘相不能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待醒來之后,讓他們感到有一個溫馨的家。漁夫完全為孩子著想,至于自己負擔如何完全置于腦后,看漁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③“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加上兩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難熬,從“熬”字上可以看出漁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備受煎熬。
對“熬”進行換詞練習,對漁夫、桑娜和孩子們的將來進行想象,體會桑娜一家歲月的艱苦、生活的艱難,同時也表達了漁夫的堅強精神,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這些足以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教師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最后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舍,這是多么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愿犧牲這一切,從這里我們也看出了漁夫的善良。
(教師隨機板書:嚴肅憂慮“得把他們抱來”)
2.理解后重點指導分角色讀對話。注意省略號的作用。(省略號①表示停頓、間歇;②內容上的省略。)
(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卻是那么一致,從中你感受到什么?(窮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教師隨機板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四、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了窮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達了這一點?好在哪兒?
2.學生交流議答,老師隨時引導
(l)桑娜探望西蒙時在門外敲門動作的變化寫得細致入微。如“敲了敲門”、“一次又一次地敲門”、“猛地推開門”。“敲了敲門”是出于禮貌做出的動作;“一次又一次敲門”說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數多,迫切想知道屋內情況;“猛地推開門”是桑娜意識到情況不妙,預感有所不測,集中力量猛地推開門。這些細致動作的描寫,準確地突出了桑娜對西蒙的牽掛、同情、關注,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高貴品質。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描寫他的一段話寫得好,從神態到動作到語言描寫非常貼切,簡單的幾句話,漁夫的思考過程躍然紙上。
3.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也應像作者這樣,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五、作業
1.續寫《窮人》故事結尾。
2.閱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作品。
板書設計
窮人
桑娜互相關心漁夫
忐忑不安互相幫助嚴肅憂慮
“得把他們抱來”
兩個孤兒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學生能在教師的有效提問下,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教師能夠順學而導,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適時引導學生準確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師生、生生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面廣泛,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