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學案例及反思
一、設計理念:
由于《窮人》是篇外國小說,它把情況介紹(如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桑娜一家的生活狀況等等)穿插在故事敘述中。文章的最大特色在于通過描寫人物的行為和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的美好心靈,而且文章多處出現人物之間的對話、心理活動及細節描寫等,學生不易于整體把握,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難度。因此,在進行本課設計時,我的指導思想就是抓住文中兩段心理描寫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主動質疑,進行探究性閱讀。在讀的過程中,抓重點語句進行文本感悟與品析,引領學生入境、生情,在層層朗讀中,品悟人物內心,實現情感交流,實現個性化朗讀。
二、教學目標:
1、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中細致的心理活動描寫。
3、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使學生了解在剝削統治的社會里,窮人們雖身處境,卻有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崇高品質。
4、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練習續寫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展開合理想象,理解人物感情。
難點:體會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方法:以問題導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
五、教學過程
片段一:質疑問難,問題導學。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俄國一位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課前,讓大家對他進行了簡單的了解,誰可以來介紹一下。
生: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者。
生:他的代表作有《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等。
生:他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生:……
師:(適當補充)列夫·托爾斯泰(1828一1910年)。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的全部創作時期達六十多年,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著。我們曾學過的課文《跳水》就是他的作品。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篇他非常著名的作品——《窮人》(板書課題)。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課文,并試著用一兩句話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讀書,思考)
生:本文主要講了漁夫的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不顧自己的貧窮,毅然將她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的故事。
師:你很會讀書,在短短的時間內讀懂了課文。下面是老師在文中找到的兩段話,請大家讀一讀,看看這是在什么情況下對女主人公桑娜的描述,并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她當時的心理活動。
1、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里,他的心跳得很厲害。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回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