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能提出問題。
2.利用導讀來學習課文,能捕捉到文中重要的信息,并解決提出的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導入,以“地球”照片導入,突出中國沙化現(xiàn)象。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青山不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認真快速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劃出你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
⑵、讀了課文后,你對 “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認識?同時產(chǎn)生了哪些問題?
2、反饋交流。
⑴、交流比較難讀的句子。
⑵、交流你對“青山不老”的新認識。
預設點:
a、提到老人:老人的作用,因為老人的存在,青山永遠郁郁蔥蔥;(提到課文的主人公)
b、提到中心:青山喻老人,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艱辛和決心的精神)如青山,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沒有因為生命的終結而消失。(表揚:你很會讀書,通過一次讀書就領悟到了課文的中心)
c、提到老人生活的環(huán)境很險惡。
⑶、提出質疑。
預設點:
a、詞語的理解:土炕、晉西北 (在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關三縣,它們隸屬于忻州市,隔黃河、長城與陜西、內(nèi)蒙古相望)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亞大風經(jīng)常吹刮,給當?shù)卦斐珊艽蟮钠茐暮蛽p失。)、盤踞(非法占據(jù)。文中指經(jīng)常受到干旱、霜凍、沙塵暴的迫害。)、如臂如股、勁挺(堅強有力地挺立著。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楊樹、柳樹挺立著,生命力非常旺盛)、淤泥(河流、湖沼、水庫、池塘中沉積的泥沙。文中指樹下堆積的泥土)歸宿(人或事物的最終的著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終結地)蕩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動。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處充滿著綠色,到處被植被所圍繞。
(當場解決)
b、句子的理解:
★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同學們,你們提出的這些不理解的句子,其實歸結在一起就是要解決課文的重點 “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那么這些不理解的句子含義就能領會了、
三、利用導讀,再讀課文,感受老人偉大奇跡。
那么怎么來讀懂這么多的問題呢?在略讀課文中,我們可以借助導讀來幫助我們閱讀課文,出示導讀:
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我們,下面的課文寫了一位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1、先解決“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課件顯示紅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下有關的內(nèi)容,注意有的內(nèi)容需要概括。
2、學生自學,教師適當提醒可以討論一下。
3、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預設交流點:
⑴、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