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中”講故事—— 《老人與海鷗》教學實錄
導課:“美麗”背后的追問
師:(板書海鷗)。同學們,這個詞念一遍。見過海鷗嗎?
生:沒有
師:海鷗是一種海鳥,大家猜猜,它們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海邊。
師:對,但有這么一群鷗鳥,留戀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園。老師帶了一張照片,大家看看,再讀讀下面的文字。
【西伯利亞的紅嘴鷗1985年初落昆明翠湖公園。四周環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人聲嘈雜,游船蕩漾,翠湖公園本身的自然環境并非是鷗的棲息之地,開始只是少量紅嘴鷗試探來到這里,后來才依年增加,便形成了今天的壯觀景色!
課件出示:昆明翠湖鷗鳥群飛的照片:
師:哪位同學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幅照片的情景?
生:翻飛盤旋
師:你用的這個詞是形容鷗鳥飛行的樣子。你說——
生:眼花繚亂
師:什么東西使你眼花繚亂?
生:很多海鷗在空中翻飛。
生:沉魚落雁。(眾笑)
師:你掌握的詞語真多,這是形容女子容貌極美的詞語,就像你一樣,很漂亮。但用在這里不是很妥。
師:同學們,我送你們一個成語叫“百鳥朝鳳”。好!那鷗鳥為什么留戀昆明的翠湖公園?孩子們,這和一位老人有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老人與海鷗》(板書課題)。你很快就能從中找到答案。
聆聽:“獨腳鷗”與老人的鷗鳥情
師:誰來把課題讀一遍(生讀課題),“老人”,在你頭腦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生:慈祥
生:頭發蒼白
生:駝背的
師: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老人,與海鷗相伴了十來年,今天,我們學習的《老人與海鷗》一文,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把課題再齊讀一遍。(生齊讀課題)
師:有人把課題改為“海鷗老人”,看看,和我們今天學的課文題目有什么區別?你說——
生:如果題目是“海鷗老人”,只講一個人,而“老人與海鷗”講兩個人。
師:你的意思是說我們今天學的《老人與海鷗》講了兩個人?
生:不是兩個人,應是講了老人和海鷗。
師:下面,我把課題這樣分開來理解(媒體出示:老人 海鷗;海鷗 老人)。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在讀的時候放開嗓音,把讀不好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遍。然后,按你們的理解,在兩個橫線上各填上一個字。(生大聲讀課文)
師:好,誰能在上面兩個橫線上填上恰當的字?先說第一個吧!
生:愛
生:喂
生:伴
生:喚
師:不簡單,讀完一遍課文就能說出這么多。哪個字最準確呢?
生:伴
師:理由?
生:老人每年的冬天都去給海鷗喂食,與海鷗為伴。
生:老人喂鷗的過程中還寫了呼喚海鷗、和“我”談海鷗。
師:你把課文中的條理都理清楚了。這樣讀書叫“推敲”。
師:第二個橫線你們會填什么?
生:紀念
師:不符要求,用一個字來表達。
生:陪
生:望
生:送
師:真棒,不過,我還是喜歡“送”字。誰來試著把三個字送到橫線上讀讀。
生:海鷗送老人。
生:海鷗望老人。
生:海鷗陪老人,
師:你看,是不是填“送”字更貼切?
生(齊):是
【點評】:本教學環節的咬文嚼字非常好,但彰顯的不僅僅是作者的咬文嚼字功夫,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對話、智慧與智慧的對話、情感與情感的交流,在對話中彰顯了教師的教育思想,也彰顯了學生的智慧和思想,更促進了學生思想和智慧的生成。教學,就需要這樣的引導,就需要這樣的智慧,而不僅僅是成天成篇課文按照傳統模式分析字詞句、把文章進行支離破碎的肢解,那樣的解讀不僅不能讓學習到真知,更不能讓學生感受到美,享受學習的愉悅。素質教育,需要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