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中”講故事—— 《老人與海鷗》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了紅嘴鷗為什么留戀翠湖了嗎?
生:因為有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癡情。
師:同學們,老人的一身雖平凡,但不普通。老人吳慶恒故事感動著昆明人,許多志愿者自覺接替著老人愛鷗護鷗的事業。2005年為紀念紅嘴鷗蒞臨昆明20周年,一個叫楊帆的女孩投書媒體,建議為吳慶恒老人塑像紀念。建議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熱烈回應。企業家來了,市民們來了,小學生帶著壓歲錢也來了,大家紛紛解囊,為老人塑一座青銅雕像。青銅塑像安放在吳慶恒老人生前喂鷗的地方。云南誕生了第一座普通市民為紀念普通市民創作的雕像。
【點評】:海鷗對老人去世的懷念,這是老人對海鷗傾心付出的回報,這也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個動人的故事。作者從文本走走出來,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維,想象當時的情景,生動形象而又感人至深。故事外的故事,楊帆投書媒體建議為吳慶恒老人塑像紀念。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市民的雕像,更是一種精神象征,不僅讓海鷗能夠看到自己的“親人”,更讓吳慶恒老人的精神永留昆明人民心間,給社會構筑一道強大的精神長城。
叩問:一次經歷給的人生思考
師:同學們,吳慶恒老人喂鷗,十年如一日,他得到的是什么?
生:精神上的安慰吧!
師:獨到的想法,你來說——
生:老人把自己的善良、把自己的愛心寄托在鷗的身上。(鼓掌)
師:同學們,請看一張照片。
【課件出示雕塑照片:“老人與鷗”的雕塑是昆明人的驕傲,是善良與和諧的象征!
生:老人得到了后人的敬重。
生:老人的行為得到后人的發揚。
師:你讀懂了老人的心。老人沒有想到自己從中得到什么,也沒有想到海鷗會給昆明帶來什么,更沒有想到后人對他的行為而敬仰。老人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行為,一切都出于人性的一種本能,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把紅嘴鷗留在昆明。因為,他把這個小精靈視為自己的孩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師:(課件出示: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誰來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讀)
師:同學們,這句話是作者鄧老師博客上讀者的留言,誰能把你理解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生:我想是海鷗有感知愛的靈性。
生:因為老人的善良,老人對鷗的慈愛,換來了海鷗對翠湖的留戀。(掌聲)
師:你從老人的角度讀出了這句話的含義
生:老人與海鷗相處十余年,以心換情,以情換心,讓海鷗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懷。
師:你讀出了海鷗的親情。你說——
生:我認為這句話提醒我們人類,要關愛動物,關愛自然,自然就會回報我們。(掌聲)
師:從你的言語中看到你的哲學思想。沒錯,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下面請你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這句話。(生齊讀)
師:同學們,愛在傳遞著友善,傳遞著溫情,傳遞著一種家戀的文化。作者鄧老師寫下這篇文章時,你知道花了多長時間嗎?(生疑惑)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創作原文時所標記的時間吧!
【課件出示:1995年12月4日——“關注獨行老人”;1995年12月20日——“生與死,擦肩在半月”;1995年12月21日——“尋找海鷗老人”;1995年12月24日—— “再次讓老人與海鷗告別”;1995年12月25日——“給老人舉行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