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
2.借短文中最后一句話引出課題:“1898年,31歲的居里夫人與丈夫發現了反射性物質釙。同年12月又發現了鐳……到了1994年,在居里夫人發現鐳即將100年的時間,我國作家梁衡研究了居里夫人一生的科學成就和人格精神,寫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叫——《跨越百年的美麗》(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二)抽取6個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檢查是否達到了“準確與流利”的標準;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糾正字音。(預計10分鐘)
【設計說明:檢查學生預習課文的任務之一——“熟讀課文,達到準確與流利的程度”,最需要抽取的對象當屬學習較有困難的學生,優等生幾乎沒有抽查的必要。糾正學習較有困難的學生讀文時出現的字音問題,是學生最需要、最直接的生字教學內容,無須老師提前頗費苦心地進行預設哪些字音容易讀錯,哪些字是多音字。學生朗讀后,對于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學習生字,讀記新詞。(預計7分鐘)
1.大屏幕出示訓練題:根據詞語或讀音,在下面括號里填寫漢字(讓學生準備兩分鐘后再獨立完成)。
塵( )落定 語無( )次 順( )摸瓜 分xī ( )
酸jiǎn( ) wán( )強 ( )有成效 xiào( )果
侵shí ( ) 人困馬( ) 榮yù ( ) 頭xián( )
fèn( )土 為國( )軀
2.在生字本上依次寫出括號中的14個漢字(不會寫的留下位置),要求字形規范,結構正確。
3.翻開課后生字表,同桌互改,通報成績,并讓其用紅筆補寫未曾掌握的字。
【設計說明:①到了高年級,學習生字要主要依靠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對生字的教學不宜太細太碎,大包大攬,但并不意味著生字教學的地位將隨著年級的提高而有所降低。王尚文教授說,生字教學應當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首要任務”,而不是“主要任務之一”。②以練習題的方式抽查預習中的生字學習情況,并讓同桌互改,是一種任務驅動和學生好勝心的利用,一道題帶來的效果可能遠比老師對生字的講解提醒的作用要好得多。“準備兩分鐘”是一個必要而科學的設計,給了學生鞏固復習、查漏補缺的機會,這兩分鐘注定是一個精力高度投入、效果必然良好的“兩分鐘”。③學生打開課文后的生字表會發現,要寫的14個漢字正好就是本課的14個生字,順序也一致,利于同桌盯對批改。批改別人生字的同時,對自己又是一次鞏固。④將課文中總共14個生字全部呈現,要比象征性地記寫幾個難字要扎實得多,老師的心里更踏實一些。⑤經過預習時的自學和課堂上的集中記寫,生字學習的任務基本能夠得到落實,以后抽時間進行復習鞏固即可。如果還有未曾掌握的生字,就得依靠課外在生字本上做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