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教學設計
(5)這首詩是《送元二使安西》,這里的“元二”就是?
(明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稱他為——元二。)
3、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當時分別時的環境。
(1)讀了詩以后,你了解到他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分別的?看圖,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荒寒凄涼。)(板書:荒寒凄涼的環境)。
(2)現在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古詩的前兩句,讀一讀。(請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失意流落,好友分別,本身就是人生兩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細細讀讀前兩句,你覺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襯出當時的心情的?你能來把它劃出來嗎?
(明確: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3)黃云?白云、烏云大家聽得多了,這里怎么是黃云?你讀讀詩,猜猜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點拔: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
(4)讀這句詩,突出“千里”;再讀這句詩,突出“曛”。個別試讀,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試讀。
(5)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注意到這只大雁了嗎?
大雁在這樣的環境中奮力高飛(讀重音),它會怎么想,對自己會怎么說?詩人高適也看到了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觸呢?
(學生說)
(是啊!這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它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其實也在對自己說。
同學們,要知道詩人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直到50歲才得了一個“有道科”的官銜。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4、后兩句是高適在臨行前對董大說的贈言。
(1)你能從詩中找到根據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適對董大說的?
(明確:是從“君”字中看出的,因為“君”在詩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別,難分難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極點了,而真正的朋友這時候最應該怎么辦?
(3)讀一讀,看詩人是怎樣勸慰朋友的?
(4)這兩句中哪些詞表現出了安慰與鼓勵?
(5)如果你是董大,你會說一些什么呢?(小組說說)
(6)感情升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中得到什么啟迪?
學生自由討論賞析
(董大是個人才,但暫時無人賞識,只要他不沉淪,不灰心,振作起來,他就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來的。讓我們祝福他吧。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詩人卻能勃發出如此昂揚的豪情來,確實讓人佩服。)(板書:豪情昂揚)
(學生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再全班讀)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是啊,人生自古傷離別。送別主題的古詩我們學過的還有很多,老師今天隨手也抄了幾首,與大家共同欣賞。(出示古詩:《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看看這些古詩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1、學生比較,指名匯報。
2、同是送別之詩,這些詩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
4、小結:這些古詩,同是寫對好友的別情,然而描寫的景物不同,抒發的情感也不同。這些詩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話相送,說到底詩人是以什么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