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的開端
③感情朗讀
3、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六、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比一比,在組成詞。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根據提綱,簡要復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3、深入了解舊社會窮人苦難的生活。
教學安排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挑煤是一項艱難的勞動,作者又像個瘦猴子,為什么還要去挑煤呢?
二、細讀課文,深化認識
1、聽課文第二段錄音,根據課后習題3中的提綱給課文分層,用豎線在文中標出,并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2、課文中那些詞句說明了挑煤勞動的艱難?用“--”劃在文中。
重點讀議比喻句,教師點撥。
(1)“睡的正熟……渾身疼痛”
①變換說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重重地摔在地上,渾身疼痛。
②比較體會
用打比方的說法進一步說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這反映了礦上辦事員得冷酷無情,舊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窮人的孩子到處受欺侮。
③感情朗讀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①變換說法
肩上的煤礦來回晃蕩,一會兒往前,一會兒往后。
②比較體會
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人小體弱的吳運鐸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勞動的艱難。
③感情朗讀
(3)“紅腫的肩頭……一樣疼”
①變換說法
紅腫的肩頭很疼。
②比較體會
用打比方的說法寫出了肩頭疼痛難忍的程度,說明了挑煤勞動的艱苦。
③感情朗讀
3、根據提綱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4、按照提綱簡要復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三、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加點的部分個寫了什么。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
2、初步了解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進一步了解舊社會窮人苦難的生活。
教學安排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新詞
2、根據提綱,簡要復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二、細讀課文,加深認識
1、聽課文第三段錄音,思考:課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第二天挑煤勞動的艱難?
2、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紅又腫,第二天還去挑煤?
作者年齡雖小,但意志堅強,困難再大也嚇不倒它,一定要用勞動來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饑餓威脅;可以看出萬惡的舊社會窮人確實沒法活,作者雖是一個孩子,正是在校讀書的年齡,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
3、讀讀“從此我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說說“從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稱作“勞動的開端”?
因為挑煤是作者參加的第一次勞動,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所以把這件事叫做勞動的開端。
4、概括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三、讀懂“提示”,分辨詳略
1、指名讀“學習提示”,思考:“學習提示”共幾句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勞動的開端》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