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教學實錄
引讀—
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那生又舉手:老師,不對,一年有四季,夾竹桃只奉陪了三季,為什么冬季不奉陪了?我覺得這不太好。
師:你很會質疑,想必是認真思考的結果。我想,夾竹桃也有累的時候,它也需要休息、需要調整呀!如果沒有冬天的蘊藏,何來其它三季的綻放呢?再說,“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現在你能理解夾竹桃的冬天的隱退了嗎?
生:點頭。
師: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師:同學們,當夾竹桃的韌性在你我心中悄悄生根時,我的心頭隨之還產生了一個疑問。課文題為“夾竹桃”, 著名的散文家季羨林先生為何洋洋灑灑用了200來字,一口氣介紹了14種夾竹桃以外的花,卻只字不提夾竹桃,是浪費筆墨了嗎,是離題萬里了嗎?
生:我覺得作者寫其它花是為了對比烘托夾竹桃的韌性。
師:原來如此,想必這就是散文所謂的“形散而神不散。”
(板書:對比烘托 形散而神不散)
師:夾竹桃有著如此的韌性,難怪作者愛上了它。
師:你愛夾竹桃嗎?請用你的朗讀毫無保留地向夾竹桃表達你的愛意吧!誰來試一試?
一生讀。齊讀。
師:好一群夾竹桃的知己啊!
師:其實作者喜歡夾竹桃的韌性,還有另一個原因,想了解嗎?
簡介作者: 季羨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華大學,1934年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深造,由于二戰爆發,回國受阻,飽受思念的煎熬的他仍苦讀不輟。1946年,他回到闊別11年的祖國,任北大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慘挨批斗,還被關過牛棚并下鄉勞改。當時許多同志都不堪忍受這種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棄,最終挺了過來。文革后他重見天日,恢復了北大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職位,還當過北大副校長,且筆耕不輟,著作豐碩。
師:從中你讀懂了什么嗎?
生:我讀懂了季羨林先生就像夾竹桃一樣充滿韌性。
生:季羨林先生沒有在文革中倒下,是因為他有著夾竹桃般的韌性。
師:同學們,正是夾竹桃般的韌性,支撐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從這平凡的夾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夾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懷。
(狀物詠懷)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此段。相信你必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師:想到自己的坎坷經歷,看著這充滿韌性的夾竹桃,季老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板書:愛)
——齊讀第一段: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三、 練筆
剛才我們一起走近了夾竹桃,走近了季羨林。喜歡夾竹桃嗎?喜歡季羨林嗎?想說點什么嗎?可以對夾竹桃說,可以對季羨林爺爺說,也可以對自己說。拿起筆寫下你的內心獨白吧!
生寫。
交流:
生:我想對夾竹桃說,雖然你不是最美麗,也談不上名貴,但是你擁有一份可貴的韌性,在我心中你最美麗。
師:我看到了一株夾竹桃在默默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