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教材解讀
解讀廣玉蘭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文章《近代美學與文學批評》一文中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一首詩或是一件藝術品都有死和活的兩方面。死的是物質的,入文學所用的文字,圖畫雕刻所用的顏色,音樂所用的普調,跳舞所用的節奏和姿勢,以及一般人所認為有行跡可循的“作品”;活的是精神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情趣和意象融合成的整個境界。死的行跡因為精神貫穿才現出生氣。”面對一篇課文,學生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文字和聲音。但那只是一篇課文中物質的層面,是僵死和固定的。學生要真正理解課文所蘊含的哲理,需要生氣的灌入。這股生氣是學生閱讀時在文字中注入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情感,實現物我兩忘。那時讀的就不僅是文字,而是在閱讀中找到了自我,解放了自我。
文字背后的蘊含的情趣和意象,是在學生完成對文本的解讀中形成的。這種解讀是把自己的情感和性格注入到文字中,發現文字背后隱藏的美好世界《廣玉蘭》是一篇描寫植物的文章,如果單從文字上分析它僅僅時為了表現廣玉蘭的美,表現廣玉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勺髡邉撛斓膹V玉蘭形象,是否還有另一種意味哪?我們在回到文章的開頭。作者之所以每一次散步都要去觀賞廣玉蘭,在于廣玉蘭的幽香,廣玉蘭潔凈與高雅,這時它與別的花不同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作者的地方。作者以他最愛的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作為結尾,是否在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廣玉蘭真正的美是在與它旺盛的生命力下又有一份尋求安靜的美好情感哪?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我的教學就以解讀廣玉蘭的品格展開。
一解讀廣玉蘭的美
師:廣玉蘭以它的幽香吸引作者每次散步都要去觀賞一下。如果我們把觀賞改成看行嗎
生:觀賞有欣賞的意思,而看沒有。
生:不行?磁c觀賞的意思是不同的,觀賞是帶著美好的心情去看,它是邊看邊品味。
生:因為廣玉蘭太美了,它是那么的純潔與幽香,作者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悅的心情,自己散步的時候總要觀賞一番。
師:是啊,五六月份是廣玉蘭花盛開的季節,它的花朵是那么純凈高雅。為什么說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花的美,無法用優美的詞句概括它的全部內涵哪?同學們讀一讀第二節,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學生邊讀邊找,進行批注式閱讀)
生:因為說它純白吧,又有一種淡淡的幽香滲透出來;ò甑馁|感,說它冰雕玉琢,又顯得柔韌而有彈性。
(學生對廣玉蘭美的領悟目前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廣玉蘭的美學生并沒有體會到,反而只剩下了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看圖,指導滲透什么意思嗎?
生:白色的花瓣中稍微帶有一點綠色,那綠色讓白色的花瓣顯得更加美麗。
生:那綠色就像從白色花瓣中流淌下來的水,好看極了。
師:那冰雕玉琢哪?我還是請來自哈爾濱的劉元明獻給我們介紹一下冰雕吧。
生:冰雕可好看了,太陽一照光潔透亮、閃閃發光。
師:見過雕刻好的玉嗎?
生:我見過我爺爺的玉,摸上去非常光滑細膩,舒服極了。還涼絲絲的哪?
師:知道冰雕玉琢的意思嗎?
生:光滑細膩光潔透亮。
師:(指圖)你們說,廣玉蘭的花瓣美嗎?看上去舒服嗎?你們喜歡它嗎?
(由于抓住了關鍵詞句,原來只是留與物質上的文字變成了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喜愛之情自然注入了學生對廣玉蘭花瓣的感受和理解當中,此時的朗讀變成了學生情趣的流露。無為所以有為,教師的輔導顯得已經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