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廣玉蘭 教學反思多篇
三、抓重點詞,品讀語言
在指導學生品味作者精致、生動的語言上,我主要采取了抓重點詞的方式,在設計中都指出了,課件中是采用紅字的形式,我覺得這些詞語還是抓得挺準的,學生在句中讀好這些詞,那對句段的理解是不成問題了。
四、指導背誦,注重練筆
背誦是內化文章的精彩內容的有效方式。但許多學生對于背誦課文總感到頭痛,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作者運用語言的規律。而本課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讓學生按花開姿態的順序來學生,學完之后讓其找到規律,然后讓學生根據提示試背,難點就突破了,學生當堂背出了就不在少數了。
課堂最后,讓學生結合文本的內容進行練筆,來贊一贊這廣玉蘭,一是引出課文的中心,二是再一次深入理解了文本的語言和內涵,同時也是學生從理解到運用的過程。
教學反思:
<廣玉蘭》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描寫了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花的喜愛之情。
閱讀詠物抒情類的散文,重在讓學生通過閱讀實踐,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教學文本,應強調子杜子午,適當輔之以教師的指導。本著以上理念的引領,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將全課分為三課時,把今天上的第二課時的重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廣玉蘭的純潔以及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愛廣玉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著力引導學生讀懂通寫廣玉蘭各種形態的語句,引導欣賞表現廣玉蘭純潔和旺盛生命力的句子,領悟廣玉蘭的特點,弄清楚作者是從那幾方面贊美廣玉蘭的,進而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我在教學第二、第三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抓住了關鍵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原來只是留與物質上的文字變成了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喜愛之情自然注入了學生對廣玉蘭花瓣、花形的感受和理解當中。在理解詞語“玉琢冰雕”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識記生字,品析詞語,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廣玉蘭>教學反思:
今天,教完<廣玉蘭>課后,這學期第一次感到上課的那種酣暢淋漓感.學生學得興高采烈,我教得也是興致勃勃!其實,這節課我上得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我自己在處理教材時大膽得進行了取舍.我總結了這學期上課總覺得不順的教訓,發現問題出在我,總想面面俱到,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急于求成,趕進度.
前天在備課時我覺得<廣玉蘭>這篇課文,我最想讓學生學到的就是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描寫事物的寫作.于是今天午后,我回家捧來一株杜鵑花. 上課前學生圍著花指指點點,猜測紛紛,有聰明的學生悄問:"是讓我們寫花吧?"我笑而不答.我原本擔心花過早地出現會影響我課文的教學,于是我索性宣布今天兩節課的學習任務: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文課,我們要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第二節課就仿寫一段觀察作文.或許這盆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很快進入了陳荒煤的優美的文字中.他們體會到了"挺立"的背后透出的生命力;體會到了小蜜蜂"迫不及待"的生動活潑;體會到了玉蘭花"數世同堂"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