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夾竹桃教學反思多篇
教學反思:
要想有效地啟發(fā)學生想象,我認為應有效調集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在第一課時初步感知“幻想”后,我讓學生晚上到我們這座城市有夾竹桃的地方去看看夾竹桃,或上網(wǎng)看圖片,也寫寫自己看后的幻想,再在課上交流討論。我設計了這樣的仿寫:我幻想月光下的夾竹桃是(
)。并出示了自己的幻想:(海底“珊瑚群”,這兒一叢,那兒一簇,蟲蛾飛過,正是游魚穿梭其中,流連嬉戲。)(“皮影戲”,墻壁就是現(xiàn)成的屏幕,一個個皮影人物陸續(xù)登場,一陣風過,沙沙作響,果然是他們說說悄悄話)同學們也不甘示弱,精彩的發(fā)言讓我不禁驚嘆他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課后,我又思考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否有為本課教學提前灌輸之嫌呢?也許讓學生觀察,學文后,在課上當堂寫更合理些,但我又怕學生錯失觀察后一閃而過的靈感。
設置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內化,為了讓學生感受夾竹桃的美好形象,我準備了精美的圖片,課堂上,結合教學適時地讓學生反復欣賞,同時,對文中主要內容我也把它們歸結為三幅圖畫名:雪火交融、三季吐艷、月下幻影。學生形象深刻,更有助于學生加強對文章內化的記憶。
總之,課前的思考,有助于有效教學,智慧教學;課后的思考,有助于發(fā)展與提高。只有教師學會思考,才能教會學生思考,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富有意義。
教學反思:
這是作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散文。夾竹桃是我國各地常見的觀賞植物,因葉片像竹,花朵如桃而得名。這篇散文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運用比趁手法突出夾竹桃,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色,課文第3自然段濃墨重彩描繪了院子里的14種花,爭奇斗艷,只有夾竹桃“悄悄地一聲不響”,總是迎風吐艷。這樣寫,起到了對比襯托作用,更加突出了夾竹桃具有可貴的韌性。另外,描寫月光下的夾竹桃,筆觸細致入微,尤其是“我幻想……我幻想……我幻想……”的排比句式,把夾竹桃引發(fā)“我”的幻想寫得生動有致,引人遐想不已。本課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和作者描寫的月下夾竹桃。借助文本細膩的筆觸,優(yōu)美的描寫,得到學生基本的感知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