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第三課時
④“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陸游《村居書喜》[《紅樓夢》引用時用的是“花氣襲人知晝暖”。])
⑤“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荇藻漪漪隨浪涌,蒹葭緲緲逐煙飄。”——時來敏《西剎秋濤》)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徐志摩《再別康橋》)
⑥“微風(fēng)乍起,葉影吹動”
(“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
[在讀《夾竹桃》時,看到文中一些語句,自己腦中就自然而然地冒出那些詩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一來對課文進行一下拓展,二來就是想用些詩詞熏熏孩子們。] 6、再讀課文,背誦四、五兩小節(jié)。
① 說說我們可以如何來背誦?
② 交流記憶的方法。
③ 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來背誦。
[孩子們說出了不少的記憶方法,分層背、抓關(guān)鍵詞背、邊想象畫面邊背,還有一個孩子就老老實實地說,自己就是一句一句背的。眾皆大笑,我也笑了。只是告訴他不能單純的死記硬背,講究一定的方法會事半功倍。] 四、課文質(zhì)疑。
[對于課文還有什么疑問盡管提出來大家討論。但我設(shè)想的一個問題沒有孩子提出,于是我便直接將問題拋給他們:“為什么課文前面寫道‘我們家的大門內(nèi)也有兩盆夾竹桃’、‘院子里的花應(yīng)有盡有’,后面卻又說‘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nèi),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怎么隔了墻又在大門內(nèi)呢?”趁機引出欣賞季羨林先生的《夾竹桃》原文。]
五、欣賞原文。
[因為課的開始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原打算讀原文的已經(jīng)來不及了。于是,便給大家讀了讀選入課文時刪去的第二小節(jié):“不知道由于什么緣故,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在我故鄉(xiāng)的那個城市里,幾乎家家都種上幾盆夾竹桃,而且都擺在大門內(nèi)影壁墻下,正對著大門口。客人一走進大門,撲鼻的是一陣幽香,入目的是綠蠟似的葉子和紅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覺到仿佛走進自己的家門口,大有賓至如歸之感了。”這一小節(jié)也正是解剛才拋出的問題的。欣賞原文只好留到課后了。]
六、作業(yè)設(shè)計:
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句摘抄下來;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仿照課文第五小節(jié)寫一段話。
[最后還應(yīng)交代板書,只是自己板書也比較隨意,字也寫得快但不認(rèn)真,就板書了幾個關(guān)鍵詞。] 總之,這節(jié)課就是自己的一個嘗試,嘗試教研課上成隨堂課。自己感覺總的效果還可以。至于這種做法是否可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留給大家去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