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即興說話,激趣導入
任選其中的一組詞語,想象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
大象 螞蟻 鯊魚 老虎
老虎 狐貍 鶴 蚌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1、自選話題進行交流。
2、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一起認識兩個新“朋友”,看老師板書:螳螂 蟬
指導書寫“螳螂”,(憑借生活經驗認識這個“朋友”,螳螂又叫刀螂,但不是“刀郎”,加深對“螂”的認識,螳螂對莊稼有益。)
想象,它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板書: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3、教師拓展:說得完整一點,還可以怎么表達?(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出自《韓詩外傳》,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它原文: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指導學生理解,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的精確與簡練。
(設計意圖:由“狐假虎威”、“鶴蚌相爭,魚翁得利”這些成語引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質樸、自然而又意蘊深長,因為課題的本身就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其內在的“美”,牽一發而動全身,一開始就為學生的閱讀奠定情感基調。)
二、巧妙入文,探究感悟
讀讀下面一段話,看你有什么新發現?(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對照閱讀。)
“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蟬的自由自在、悠閑的,體會蟬的那種安逸的生活。
2、說哪些情況下可以用“自由自在”?
3、自讀感悟:說說各自都從中讀懂了什么?
4、交流讀書感受,填空:
(1)蟬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2)螳螂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5、總結: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把成語故事“拿出來”單獨進行的教學,并非要脫離文本,而是要扎根成語,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下面更好地出入文本作好鋪墊,即通過反復的朗讀品味,挖掘成語內在的意蘊。)
三、整合資源,巧妙入境
過渡:是啊,凡是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后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請大家讀下面這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