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 教學設計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讀過這個故事后吳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得出來?
2、如何理解“固執”,讀一讀吳王的這句話“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3、交流:反復朗讀,吳王的眼前的利益是什么?(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其中就暗含了所隱伏的禍患)
4、想象說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設計意圖:教學中如何處理教材,用好教材,發揮教材“例子”的作用,這是非常關鍵的,所謂“教無定法”,只要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偏離“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發展的軌道,這就是“好法”。所以,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分割、重組與整合,將課文內容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呈現在課堂上,讓學生樂“學”不疲。)
四、追根溯源,感召生命
過渡,請同學們打開書50頁,對話追問:既然不能正面勸阻,那我們該怎么做呢?談談各自的看法。自由朗讀課文。
1、說說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怎樣?
2、出示: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你講得太有道理了!”少年是怎樣“講”的,反問,是一種簡單的講嗎?(少年的“巧勸”究竟“巧”在哪兒?而使那位固執的吳王最終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再讀課文2—11自然段。圈畫出相關的內容。
4、交流:
(1)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并想想少年說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是指?
(2)賞讀:“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填空c、d內容)
a、蟬的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b、螳螂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c、黃雀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