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廣玉蘭》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三組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描寫了廣玉蘭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此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尤其對廣玉蘭花、葉的描寫細致而且形象。課文分為三段:第一自然段寫晚上作者散步時被的幽香所吸引,第二至五自然段為第二段,寫花瓣的色澤、質感,花開時的各種形態以及葉片的獨特,第六自然段為第三段,總結全文,點明作者喜愛的原因。
【學生分析 】: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許見到過廣玉蘭但可能沒有留神觀察過。因而要想讓學生體會到廣玉蘭的美,既要喚起學生的經驗,又要借助直觀幫助感悟。同時,通過研讀,相信學生完全能夠感悟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但是五年級的學生的自學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如果沒有新的任務驅動,學生在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寫作方法等方面就不會進行深入的追索。因此,教師必須想辦法在學生自學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教學”,讓學生不斷地求索,力求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明顯的“增量”
【教學理念】:
1、以“美”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范讀課文感受美;研讀課文體會美;朗讀交流感悟美;再讀體會語言美;總結拓展體驗美等環節,用欣賞廣玉蘭的圖片與對照課文的語言相結合的方法,在學生自主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受到美的熏陶,并力爭把課文讀美。
2、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現有效學習。具體到本課而言,就是既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到廣玉蘭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要通過研讀課文學習一些寫作的方法,并能使用這些方法,實現知識、技能的遷移。
3、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教學活動從更高境界來說,應該是童年生活的享受,讓學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階段的屬于兒童的快樂。”如果學生將學習當成一種享受、看作是快樂的事,那還有什么學不好的呢?而這,需要我們教師改變教學方法,開放地、自由地讓學生學習,使其在一種和諧、寬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學得輕松,學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