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負荊請罪(2教時)
3、排演小話劇,以深化語言訓練。
課前思考3:
1.把握劇目內容:第一教時疏通劇本,理清主要人物關系,說清每一幕的故事梗概。
板書: 韓勃 藺相如 廉頗
委 屈 和為貴、為國著想 有意侮辱
恍然大悟 深明大義、寬容大量 負荊請罪
2.把握人物特點:
藺相如: 一心為國,深明大義,以和為貴;寬容大量。
廉頗:知錯就改,爽直磊落。
3.圖文結合,劇本補白:
第二幕中對藺相如話語前的()補白,體會細節描寫對人物形象的烘托。
課后反思1: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將理解、積累、運用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深入地讀課文,揣摩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感悟人物的個性特征。其間,咬文嚼字,思辯推敲,學生大大錘煉了遣詞造句的能力。“唇槍舌戰”、“寬容大度”、“深明大意”、“負荊請罪”等等詞語推敲選用的背后往往是復雜的思維活動,這不僅積累了語言,積淀了語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學生感受了對聯的魄力,提高了文化品味。學生通過研讀劇本,了解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在分角色朗讀時能繪聲繪色,表演時,加上動作和神情,使人物栩栩如生。
授后小記1:
在《負荊請罪》教學設計中,我所尊崇的是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學習內容,自主選擇:詳讀什么,選讀什么,品味什么,個體決定。默讀,朗讀,瀏覽等讀書方式,不加限制。思維方式,開放自由:多角度評述藺相如、廉頗,可總體概括,可細節描繪,可褒揚可貶抑。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一種交互主題關系,誰都可以認同,誰都可以提出異議,自由評定,思維飛揚,呈現出價值的多元化。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濃濃氛圍。看過大家的思考,我覺得確實很有必要進行對課外知識的補充。這有助于對劇本中人物形象更好的認識。
授后小記2:
成功的補白:當學第二幕時,我放手讓學生去讀,在熟讀的基礎上概括主要內容,再談談對人物的理解,扣“老邁昏庸”、“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結合文本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我覺得學生對“老邁昏庸”的解讀非常到位,不僅善于從文本中去尋找有力的證據,還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兩位主人公進行對白時動作和表情的補白。學生寫到:廉頗滿面羞愧,低著頭,雙手抱拳說……;藺相如激動地攙扶著廉頗,四目對視……,從這些補白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對人物的準確把握,同時對如何注重細節的描寫,表現人物形象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