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小學語文五年級)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負荊請罪》(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北師大版教材第一次出現純課本劇形式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本課內容非常好奇,剛進入十歲左右的孩子愿意模仿,接受能力也比較強,適宜放手讓學生嘗試獨立接受。
3.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個歷史小話劇。話劇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人物,劇本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圓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的表情、動作、語氣及心理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這是一個兩幕劇,第一幕寫韓勃不滿藺相如再三避讓廉將軍的作法,藺相如點明了不與廉將軍計較的原因。第二幕寫廉頗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后,背著荊條登門向藺相如認錯請罪。本單元教學主題“人間真情”,本文處在單元之首,意在通過我國典型的傳統歷史故事,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做人和做事。象藺相如一樣深明大義,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寬容大量;象廉頗一樣,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改過。
4.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以課后所列為主,尤其要注意課文中幾個成語的意思。
2、了解本文的大體內容,并了解“負荊請罪”在當時的內涵和現階段的意思。
3、了解話劇這種文學體裁的形式以及表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分角色扮演人物形象的方法調動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課文中人物形象性格的認識。
2、通過教師講解、課堂討論使學生了解每一幕的具體內容,并在此過程中感受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3、理請文章脈絡,體會話劇獨特的表現形式。
情感與態度: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知錯就改的內涵和意義,并號召和激發學生用于自我檢討和敢于承認錯誤的良好品格。
5.教學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閱讀劇本,能通過對劇本臺詞的閱讀、品味,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負荊請罪”的意思和由來,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寬容大度的精神品質。
6.教學課時
二課時
7.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重點指導:讀音——翹舌:趙、唇;前鼻音——廉、韓、唇;多音字——咽、背。字形——廉(13畫)、庸(11畫)、唇。
2.讀通、讀順劇本,了解劇本內容。
3.精讀年、探究第一幕,領會藺相如顧全大局、寬容大度的精神品質。
4.能分角色朗讀這一幕人物對白。
教學重點、難點:字詞學習、讀通讀順劇本、精讀探究第一幕內容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通過人物對話體會藺相如顧全大局、以和為貴、寬容大度的精神品質及能分角色朗讀第一幕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課件:①本課成語累積(9個);②重點句子(用于比較、體會、朗讀指導);③練習題;④“負荊請罪”動漫視頻;⑤電子課文。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與一般課文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快速流瀏覽一下。(學生自由瀏覽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