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命的林子(2課時) 含反思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同是鐵觀音,卻為什么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怎么會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洌。
是的,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
10.生命的林子(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水深龍多”“鶴立雞群”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體會方丈借喻說理誘導弟子的話語。
3.明白一個人的成才離不開它所存在的環境,離不開競爭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體會法門寺的名
1.復習詞語。
香火鼎盛 晨鐘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滿天下
水深龍多 集納名僧 喧喧嚷嚷 高僧濟濟
2.從這些詞語中發現了什么?說說法門寺是一座怎樣的寺嗎?
3.齊讀感受
二、態度比較,引發思考探究
1.法門寺是當時僧人心馳神往的地方,可身居法門寺的玄藏卻想離開此地,這是為什么?請你仔細讀讀課文的1-3小節,認真思考。
2.交流。
①理解名寺之“名” ,玄奘之“難”:
香火鼎盛、晨鐘暮鼓、香客如流, 應酬太煩;——靜思養神、潛心修身難。
清燈黃卷、苦苦習經——談經論道遠不如人,——成才難
②理解勸說之“對”:
名滿天下、水深龍多、高僧濟濟——出人頭地難;
偏僻小寺、閱經讀卷,才華很快顯露。
③理解辭行之“決”:
想了很久,覺得很對,打點經卷、包裹——求成心切,決意辭別。
過渡:付出那么大的代價,與廟里的許多僧人的差距還是那么的大,怎能不心生煩惱呢?看來,玄奘的困惑與苦惱都是源自與身居在這樣的法門寺——
在玄奘看來香客如流、喧喧嚷嚷的法門寺能靜思養神、潛心修身嗎?水深龍多、高僧濟濟的法門寺,想出人頭地容易嗎?
3.指導朗讀,讀出玄奘的“決意離開”。
4.那他為什么后來又留下了呢?(答)
三、聚焦方丈,悟林子的啟示
1.瀏覽4-9,方丈是怎樣一步一步啟發誘導玄奘的?(自由答)
2.方丈一共問了幾個問題?(4個),思考方丈為什么問這些問題?
3.交流前兩問:
第一問:“燭火和太陽哪個更亮些?”
第二問:“你愿做燭火還是愿做太陽呢?”
讀感悟玄奘的話。
第三問:“這棵樹是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
第四問:“為什么這里的松樹每一棵都這么修長、挺直呢?”
這里的“這棵樹”和“這里的松樹”有什么不一樣?讀文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這棵樹”和“這里的松樹”分別長成什么樣(書)?感受?
為什么不一樣?讀讀方丈的話,哪些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同學們方丈單單只是在講樹嗎?
此時此刻,玄奘又會想些什么?請你對照這兩組詞語,想一想。
修長挺拔 高僧濟濟